淳化荞面饸饹
淳化荞面饸饹是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特产。
淳化特产饸饹是淳化县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荞面饸饹制作工艺,被列入咸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淳化县荞面饸饹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元代就已产生。荞面饸饹制作包括面粉加工、调面、压制、熟辣椒、煎臊子汤等有一整套非常考究的制作工艺,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筋长光亮、香辣宜人、柔瓢可口”的特点,成为大众所喜爱的面食。
淳化荞麦产地位于咸阳西北部的淳化县,地势基本呈北高南低状,海拔介于630~1809米之间。属渭北黄土高塬南缘丘陵沟壑区,气候特点为大陆性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610.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249.1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49.86×108焦耳/平方米,≥10℃活动积温3281.0℃,平均无霜期170~183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荞麦的生长与营养物质的积累。 淳化荞麦地域保护范围东经108°18′~108°50′,北纬34°43′~35°03′之间,包括淳化县的城关、秦河、铁王、卜家、十里塬、胡家庙、官庄、润镇等8个乡镇,东与三原、耀县为邻,南与泾阳、礼泉相接,西隔泾河与永寿、彬县相望,北与旬邑接壤。常年生产面积3千多公顷,年产量约1万吨。
淳化饸饹又称淳化荞面饸饹,或简称荞面饸饹。饸饹:正确读音(hé•le),当地方言读作(huó•luo)。荞面饸饹淳化独具特色的地方吃食。婚嫁丧葬、节日祝贺、来客招待,常以吃饸饹为习俗。荞面饸饹不但鲜香可口,为饭菜主食之上品,而且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及肠胃疾病亦具有食疗功效,故而深受人们欢迎。其渊源发展历史悠久,做工十分讲独特而究。尤其是压饸饹和调制臊子汤的工艺,实属北方民间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之作。2008年淳化县荞面饸饹制作工艺跻身咸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荞面饸饹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元代就已产生。荞面饸饹制作从面粉加工、调面、压制、熟辣椒、煎臊子汤等有一整套非常考究的制作工艺,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筋长光亮、香辣宜人、柔瓢可口”的特点,成为大众所喜爱的面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荞面饸饹倍受广大游客和西咸都市人们的青睐,使得这一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民间小吃得以挖掘和开发。 历史渊源淳化荞面饸饹相传起源于汉代,并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公元前96年间,汉武帝携钩弋夫人出巡到甘泉宫时,钩弋夫人发现宫外遍地的荞麦花清雅艳丽,遂问侍从,侍人答曰:荞麦,不但花非常好看,民间以其实物磨面而压制的饸饹也是一道美食。钩弋夫人必欲尝之,武帝遂下诏,遍访民间厨艺高超者进宫压制饸饹。武帝与钩弋尝罢饸饹,顿觉芳香扑鼻,味道鲜美,别有一番滋味,于是龙颜大悦,赐为御宴,并在将士出征、凯旋庆功时必赐饸饹宴以犒赏大臣及众将士。一时,宫中众臣无不竞相效仿,淳化荞面饸饹作为御宴佳品,传遍了都城长安,传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淳化饸饹由此名声远播,并作为一道做工简单、老少皆宜,红白宴席必备的美食,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