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中国 / 襄阳高香茶
襄阳高香茶

襄阳高香茶

Xiangyang Gaoxiang Tea

襄阳高香茶圈
外形纤秀,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
粉丝 · 0
动态 · --
留言
上市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7
襄阳高香茶二维码 襄阳高香茶
襄阳高香茶 “品牌守护者计划”
襄阳高香茶,是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特产,具有“外形纤秀、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的特点。襄阳市南、保、谷茶区地处北纬32度左右的国内名优绿茶生产的黄金纬度线,自然生态因予独特,有利于高香绿茶的生产。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洁净的空气及高海拔云雾山区孕育出的襄阳高香茶,外形纤秀,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肥嫩,及耐冲泡。襄阳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域之一,茶叶产业已经成为襄阳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茶业对推动襄阳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北 襄阳
东经112°07′北纬32°00′

襄阳高香茶

地域特色“农品牌”

襄阳高香茶,是湖北省襄阳市特产,具有“外形纤秀、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的特点。

襄阳市南、保、谷茶区地处北纬32度左右的国内名优绿茶生产的黄金纬度线,自然生态因予独特,有利于高香绿茶的生产。

1、茶园冬季休眠期相对较长,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的积累。

2、茶园年温差和昼夜温差较大,茶叶新梢持嫩性强,糖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高,且茶多酚含量适中,令茶叶香高味醇。

3、茶区土壤多以黄棕土壤亚类的石渣土为主,通透性好,事宜茶叶的生长发育。

4、茶区春季雨水相对偏少,虽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有利于香气物质的形成,适合生产高香型绿茶。

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洁净的空气及高海拔云雾山区孕育出的襄阳高香茶,外形纤秀,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肥嫩,及耐冲泡。襄阳高香茶按茶叶外形及工艺分为针形、扁形、曲型、条形四大类,具有较好的品质特征:

1、针形“襄阳高香茶”:以单芽制成,紧细挺直匀整,似针形,色泽翠绿;内质香气清鲜,汤色杏绿,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完整匀齐、嫩绿明亮。

2、扁形“襄阳高香茶”:外形扁直平伏, 或光滑匀整, 或翠绿显毫;内质香气清锐高爽,滋味甘醇,汤色明亮,叶底匀整嫩绿明亮。

3、曲形“襄阳高香茶”:外形卷曲、 银毫披覆隐翠; 内质清香幽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芽叶成朵状,嫩绿明亮。

4、条形“襄阳高香茶”:条索紧结园直, 色泽翠绿; 内质板栗香浓郁或显花香,汤色清明,滋味鲜爽,叶底嫩绿明亮,芽叶匀整。

襄阳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域之一,茶叶产业已经成为襄阳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襄阳做大茶叶产业具有很多优势。

1、是品质优势明显。襄阳属秦巴山系高香绿茶生产区,主要生态因子有利于名优绿茶生产,是我国长江上中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域,茶叶品质具有栗香型、回味长、耐冲泡等特点,历来被茶叶专家和消费者所赞誉。

2、是区位优势明显。襄阳属于茶叶产销结合区域,是我国茶叶产区的北缘、销区的南缘,历来是我国茶叶及其它传统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是产业基础雄厚。襄阳已被列入农业部划定的秦巴优势茶叶区域,也是湖北省著名高香绿茶、有机绿茶生产区,茶叶产业在湖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备创建知名品牌、发展壮大茶叶产业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与发展,襄阳市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襄阳高香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玉皇剑、荆山锦、水镜、汉家刘氏、威杰等一批“襄阳高香茶”核心企业和系列品牌。全市茶叶生产规模已发展到33.9万余亩,年产茶叶10315吨,产值近5.5亿元。拥有玉皇剑、水镜、荆山锦、汉家刘氏、羊角山等一批名优茶品牌。规模以上的茶叶专业市场3个,市区大小茶叶专营店或茶楼200余家,常年茶园从业人员3万余人,辐射涉茶人口约30万人;茶业对推动襄阳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襄阳市正着力打造“襄阳高香茶”大品牌,并力推茶叶龙头企业率先实行双品牌运行,通过共打“襄阳高香茶”大品牌,促进和带动全市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将“襄阳高香茶”培育成湖北乃至全国著名的高香型名茶。

历史人文/发展历程

讲述特色农产品自己的故事

襄阳是我国古老而又年青的茶区,自古就有茶,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才大力发展茶叶生产。

一、茶祖·神农氏与襄阳茶

我国历代流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荼,苦荼也,此即今日之茶字”,因此史学界、茶学界一致认为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是从神农时代开始,神农时代距今大约有5000-6000年,据史籍记载炎帝神农氏“生于历山,所谓列山氏也”,“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炎帝”,是说神农氏长于姜水而姓姜,因发现了砧木取火,使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进入了刀耕火种的农耕时期而称为炎帝。神农是我国古代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古襄州位于神农氏出生地随州历山和主要活动区域神农架之间,是神农氏的活动中心,因此“神农尝草遇毒得荼而解”应该是在此区域,特别是在谷城、保康、南漳至今仍流传有神龙活动的故事和众多古迹,据《九域志》(1080)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在他最新著述的《巴史别观》一书中,提出惊人观点,鄂湘川黔交界地区即古代巴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中心就在湖北西北部山区(保康、谷城、房县、竹山)一带。古代巴域的农耕文明和“神农尝百草”可以说是古代荆巴间有野生大茶树最好的佐证。现在保康、房县、神农架盛产包括茶叶在内的药材共130余种,这与神农氏得茶而解是相符合的。据《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宣药序疾,救夭伤人命”,神农时期是我国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华文华的形成时期,因此,后人把炎帝和黄帝并称为中华文化的始祖,中华民族乃“炎黄子孙”。

二、茶神·诸葛亮与襄阳茶

人们把茶叶作为饮料,最早的文字记载应推三国时的《广雅》,据三国.魏.张辑《广雅》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山东琅玡(今山东沂州地区)人,十岁时随其叔父到湖北襄阳,在古隆中隐居十年,躬耕苦读,种茶明志。东汉末年,荆州辖湖北,湖南两省,其首府就在襄阳,传说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就常与豪杰持杯饮茶,纵古论今,并对种茶技术和茶叶功效颇有心得。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诸葛亮(孔明)对茶文化的贡献功不可美,在我国云南省,诸葛亮是古时先进文化的象征和圣贤,他通过“七擒七纵”孟获的智慧,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促进了内地与边疆文化交流。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巩固汉室,防止后院失火,决定先安抚南方再北伐中原,即所谓"思惟北征,宜先入南","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建兴三年(225)春,蜀军进入云南境内,南征大军路过西双版纳时,将士们遇到大山中的瘴气,很多人水土不服或中毒染病,诸葛亮便命人采摘茶树叶煎服,茶到病除,士气大振。为保证部队战斗力,和发展边疆经济,诸葛亮即命采购茶子数十驮,随军南进,深入后方,所到之处观山水,察民情,扶民心,传农耕技术,赠茶子诸礼,深受欢迎,并昌导各族团结,发展生产,广植茶园,并把烹茶技艺传授给当地人,共谋生计,从而促进了滇西南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因此现在的许多地名就源于孔明的这段典故,譬如攸乐(丢落的士兵)、莽芝(置铜镘的地方)、蛮砖(埋铁砖的地方)、倚邦(插木梆成茶树的地方)、革登(埋马蹬的地方)、易武等。此后,支南各部落为感武侯恩德,每年都以“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古往今来,历史变迁,但武侯鼓励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的故事依然广为颂扬,并被尊为普洱茶祖和茶神。

位于景洪攸乐茶山上的基诺族自称是孔明的后裔,又称是尊敬舅舅的民族。在距今1787年前的三国时代,孔明南征到云南景洪一带,有少部分士兵因途中行军不力,贪酒好睡而被"丢落",这些被"丢落"的人在醒来后日夜兼程地追上大军,诸葛亮却不愿再收留他们,但为了他们的生计,同时出于开发西南疆土的需要,便命令他们种茶为生,在此定居下来的士兵,以后自己取了个民族称号叫“丢落”(意为孔明把他们丢了),后叫“攸乐”,基诺族住的竹楼,形如“孔明帽”,十分别致,基诺山上有大量的古茶树称之为孔明树。

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本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该志还提到,大茶山中有孔明山,大概意思是说:三国诸葛亮路过勐海南糯山,士兵因水土不服而生眼病,孔明以手杖插于石头寨的山上,遂变为茶树,长出叶子,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以后南糯山就叫孔明山,是诸葛亮的寄箭处(孔明山在勐腊县明乡西50公里处),上有祭风台旧址。

乾隆元年(1736)《云南通志·古迹》也记载有:“莽芝有茶王树较(其他)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描绘道:“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相传为武侯遗种,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

查到的部分史料和收集到的民间传说,都印证了诸葛亮在平定西南叛乱时,除“七擒孟获”名载史册外,还带去了种茶、制茶技术。至今云南的少数民族仍称大茶树为茶树王、“孔明树”,古老的茶山叫孔明山,在云南茶农心中,茶是圣物,在云南普洱(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每年都有祀祭“孔明树”的隆重仪式,烧香磕头,顶礼膜拜,把茶树王视为孔明先生的化身,敬仰之。在云南勐海县的贺开山寨每年在春季采茶时节到来之时,和其他古茶山的居民一样,都会进行保留了上千年的祭祀仪式,全部山寨居民集中到一起,感恩天地的赐予,同时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诸葛亮的传统流传于整个普洱茶产区,澜沧江流域的哈尼族、基诺族、壮族、佤族等民族群众都有不同的祭拜仪式,甚至在诸葛亮诞辰之时,昆明、西双版纳等地的普洱茶生产和销售行业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相聚思茅(现改为普洱市,“思茅”相传是当年孔明思念故乡茅芦而起名),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在云南六大茶山之一的攸乐叫孔明山,当地居民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为纪念孔明诞辰,都举行放孔明灯的活动,称为“茶祖会”,纪念孔明带来茶种,带来健康,带来先进文化的贤德。

2005年3月底,由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勐腊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成功举办,会议的主题是:纪念茶祖孔明、振奋云南茶界精神、全面振兴古茶山。此次大会提出的全面振兴普洱茶古茶山(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在国际、国内茶叶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茶圣·陆羽与襄阳茶

陆羽(公元733-804年),又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湖北天门人,因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被世人尊称为“茶祖”、“茶圣”、“茶神”等,陆羽《茶经》在一之源中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秦巴地区,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也有类似的记载。其峡川就是湖北西部的统称,我市的保康、南漳属于荆山山系余脉,应包含在峡川范围之内。他在八之出中把山南茶区列为首位,记载了“山南茶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又次”,中国气候在7世纪变得暖和,公元650年、660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雪无冰,古襄州更是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宜茶叶的生长。唐代陆羽《茶经》所划分的八大茶区中,把山南茶区列为首位,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并进一步解释:“浙西:以湖州上(若生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州、义阳郡同);剑南(:以彭州上(原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与襄州同)浙东:以越州上,(原注: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陆羽《茶经》中明确把浙东茶区的上等茶余姚小叶种,剑南茶区的上等茶彭州茶,渐西茶区的上等茶湖州天目山茶和准南茶区的舒州茶,比作与襄州茶品质相同,可见古襄州的品质影响力了。

四、唐代诗人·皮日休与茶诗十首

皮日休(约834-902),晚唐文学家、散文家、诗人,字逸少,后改袭美,湖北襄阳人(也有说襄阳之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出身于贫寒家庭。咸通八年(867)进士,曾任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皮日休一生作诗很多,自编有《皮子文薮》十卷,《松陵唱和集》十卷等,其中在《茶中杂咏》作诗十首,作者在序中说:“茶之事,由周之今,竞无纤遗矣,昔晋杜育有荈赋,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怀者,谓有其具而不形于诗,亦季疵之馀恨也。”遂为十咏,寄天随子(陆龟蒙),于是他便写了“十咏”,即茶坞、茶人、茶籝、茶笋、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首五言诗,寄给好友陆龟蒙,陆也写了《奉和袭美茶具十咏》题目也相同,这在历代咏茶诗中也是少有的。《茶中杂咏》后人又把它作为陆羽《茶经》的代序。

五、现代茶叶概况

全世界茶人所尊敬的茶祖·神龙-随州历山人,茶神·诸葛亮-自幼在隆中躬耕苦读并从襄阳出山而三分天下,茶圣·陆羽-天门人,都是湖北老乡,茶是湖北人的骄傲和荣耀,也是襄阳人的骄傲和荣耀。我国是茶叶的祖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关于茶树起源问题,有众多学者支持“川东鄂西”为起源中心,即陆羽所说的“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襄阳到解放初期茶园面积不足百亩,茶叶大发展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末期茶叶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并在湖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叶已成为襄阳市特色产业,也是山区优势产业,被称为湖北省高香型绿茶生产区。

品牌荣誉

立足好产品,荟萃品牌知名度
  • 2020年09月14日

    『襄阳高香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互认互保清单产品。

猜你喜欢 ^_^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