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橄榄油
武都橄榄油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武都油橄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特产。武都区是中国境内油橄榄最佳适宜种植区之一、中国四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合适的气候土壤条件及种植传统,使该区油橄榄产量高,含油率高,所产橄榄油产品荣获中国林产品博览会和甘肃省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金奖。
通过多年的引种试验,确定油橄榄在中国的适生条件为:年均温度14℃~18℃、1月平均温度2.1℃~10.9℃、绝对最低温度-0.8℃~-9.4℃;年降雨量400~1200毫米,夏季降雨量350~75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60%左右最佳,不能大于80%;年日照时数以1800~2000小时最为适宜,不能低于1500小时;最适合土壤为含钙量较高的砂壤土,pH值在7~8之间。 根据油橄榄适生条件要求及陇南市油橄榄种植区自然与生产条件,最佳适宜种植区,分布在白龙江、白水江1300米以下低山河谷地带,涉及宕昌县、武都区、文县的24个乡镇。可用于种植油橄榄的荒山荒坡、农田林网、地埂及“四旁”面积为28.7万亩。 该区位于陇南市西南部,多为深切高、中山地貌,属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温度14℃~16℃,1月平均温度2.9℃~4.4℃、绝对最低温-7.4℃~-8.1℃,年降雨量450~500毫米,夏季降雨量337.5~37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789~1911小时,空气相对湿度为55%~61%。土壤为山地褐土或黄棕壤,质地疏松,pH值在6.5~8之间。油橄榄产量远远高于国际橄榄油理事会产量标准,达到了地中海高产水平。
该区油橄榄种植历史长,适合种植的品种:佛奥、莱星、皮削利、阿斯、鄂植8#、九峰6#、皮瓜尔、配多灵、科拉蒂、戈大尔、城固32#、城固53#、中山24#、奇迹。农民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技术服务体系较为健全,陇南油橄榄研究机构及加工企业也都在该区,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油橄榄是武都区的特色产业。引种油橄榄始于1975年,当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真正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到1997年只发展到1320亩。1988年,经中国林科院徐纬英、邓明全等专家教授实地考察,确认该区白龙江沿岸海拔13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是中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宜栽面积10万亩。1998年被列为中国四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截止2004年,完成橄榄园配套水利工程76处,上园道路24条,油橄榄保存面积达9.15万亩,其中国有橄榄园4处,大户私有橄榄园145处,农户连片橄榄园128处。配套建成油橄榄加工厂2处,自产的橄榄油在1994年分别荣获中国林产品博览会和甘肃省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金奖。研制开发的食用橄榄油、橄榄油化妆品、保健品等5大类、1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北京、天津、西安、兰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2004年,全区油橄榄鲜果总产量100吨,鲜果产值达80万元,加工橄榄油16吨,加工产值达150万元。预计2009年产鲜果150吨,产油24吨,实现产值240万元。[3]截至2008年,武都区已建成国有油橄榄丰产示范园5处,50亩以上私营油橄榄园145处,农户连片橄榄园192处,全区油橄榄种植面积达14.86万亩,其中4.5万亩进入挂果期、2万亩进入盛果期。 在油橄榄品种引进上,武都区于2007年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命名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948项目试验基地”,被中国林科院确定为“全国油橄榄种质资源及丰产栽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