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白蘑
卧龙白蘑是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卧龙白蘑是伞菌中珍贵的品种,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卧龙白蘑形状如伞,洁如玉盘、嫩如鲜笋,具有色泽洁白,入口柔软、菌香浓郁,不生蛆虫等特色,其最珍贵之处是它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做菜时,鸡汤,火锅,饺子馅和白肉血肠等菜品中,只需放入三五只卧龙白蘑,便可有一种特殊鲜美的味道,是不可多得的调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16年11月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卧龙白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卧龙白蘑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卧龙村、双合村、永合村、兴隆村、板仓村、白木匠村、杨木林子村、营盘村、英额堡村、云盘沟村、哈福村、郭家村、磨盘沟村、王家沟村、大孤家子村、小孤家村、砬子沟村、东升村现辖行政区域。卧龙白蘑还未人工驯化栽培成功,只能靠野生自然生长,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每年的产量大约在1.5万千克左右,产值达到6000万元以上。平均价格每斤能卖到1000—2000元不等,高于其它白蘑市场价800—1500元。吉林省共有卧龙白蘑大、小经销店30余家,按照等级,有散装和袋装两种形式销售。
据《梨树县志》记载,卧龙白蘑产于卧龙村、兴隆村、英额堡村、大孤家子村低山地带。色泽洁白,味鲜,不生蛆虫。有草地生和林中生两种,草地生的最佳。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娶十四岁的”孟古”(皇太极生母)为妻,孟古把“卧龙白蘑”带入宫廷,努尔哈赤食用后感觉滑软可口,味道香浓,连连称赞卧龙白蘑,并将卧龙白蘑定为皇家专用,自此,卧龙白蘑一直是宫廷贡品。清代,卧龙白蘑亦列为贡品,年年选送。据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记载:“乙丑,驻跸乌鸦岭,山岚突兀,岭外云生,复愁阴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东游至乌鸦岭,突起大风,下起大雨,康熙夜宿乌鸦岭,地方官员为康熙筹备御宴,特准备了当地特产的白蘑炖野鸡,康熙食用后,赞不绝口,再次指定为皇家专贡。当地官员为纪念康熙在此住宿,把乌鸦岭改为卧龙村,当地特产白蘑改名为“卧龙白蘑”。自此,卧龙白蘑一直是宫廷贡品。解放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上固有产地林木的采伐破坏,“卧龙白蘑”产量逐渐减少,使“卧龙白蘑”变得更加珍贵,价格不断攀升。2001年以来,在“退耕还林”和“有机农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卧龙白蘑”的采摘生产又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地理位置:卧龙白蘑产区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南与辽宁省接壤,西部与内蒙接壤,北部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接壤,东部是长白山余脉,属大黑山系,有南楼山、肇大鸡山、马虎山等山峰5座。卧龙河和磨盘河自东向西流经卧龙白蘑产区全境,一注碧水呈“S”型绕山而行,形成一个5000亩宽阔水域的中型水库。卧龙白蘑产区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半山区。境内山清水秀,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白蘑生长的良好气候、浓厚的白蘑采收加工和饮食文化,都为卧龙白蘑特有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条件与保障。
气候特点:卧龙白蘑产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度、雨量、光照等季节性变化显著,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温暖多晴朗天气,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78.9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23.736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海拔200米,年平均风速3.9米/秒,年平均气温为5.9℃,年平均降水量为572.8毫米,基本上是5月上旬终霜,9月下旬初霜,平均无霜期为142天,生长季的光、热量、水分条件基本满足一年一熟制作物需要,白蘑生长季为6至9月,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下旬,雨后采摘白蘑。
丰富水源:卧龙白蘑产区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适于白蘑生长,有二龙湖、转山湖、三家子水库等大中型水库3座,有卧龙河、伊通河、东辽河穿境而过,水资源总量为23.99亿立方米。其中全市多年河川径流量为12.5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1.43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非常好。8月中旬至9月初,卧龙白蘑生长期间,产区内降雨丰富,降水量达到772.8毫米,同时,昼夜温差逐步加大,为卧龙白蘑吸收养分、水分和加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供水资源,形成了卧龙白蘑色泽洁白,口感爽滑等独有特色。
土壤良好:卧龙白蘑产区森林广阔,自然环境优良,土壤主要是冲积型腐质和草甸型腐质土,腐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透水、透气,保存养分性能好,富含有卧龙白蘑生长所需要的铜、铁、锰、钙、锌、镁、钼、硒等必须的微量元素。
广茂植被:卧龙白蘑产区山地面积2.6万公顷,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100座天然森林公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