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黄牛
筠连黄牛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筠连黄牛,四川省筠连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筠连黄牛肉质紧实细嫩,肉呈玫瑰红色,脂肪含量少,肉味香醇,富有自然茶香。理化指标:粗蛋白含量≥18.0%,胆固醇≤90.0毫克/100克,氨基酸总量≥18.0%。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筠连黄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筠连县境内水系纵横,常年有水溪河31条,属长江上游上干段南广河水系的有镇舟河、巡司河、定水河、乐义河(浑水河)等共29条;属长江上游上干段金沙江水系的有头道河(即热坝河)、鹿井沟2条。较大河流有镇舟河、巡司河、定水河3条,镇舟河发源于筠连县南端与云南省威信县交界的大雪山北麓,巡司河发源于筠连县龙镇乡池塘沟的山王坳,定水河发源于龙镇乡白果村寒婆岭北麓。
筠连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较少。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林、牧业及多种经济作物。常年日照时数1064.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5%。常年平均气温17.6℃,年际变化小,最高年1998年和2002年18.6℃,最低年1976年16.8℃,相差1.8℃,月际变化大,最热月7月26.5℃,最冷月1月7.3℃,差值19.2℃,适宜养殖筠连黄牛。2013年,筠连县黄牛存栏达8.26万头,出栏3.49万头,实现黄牛产值27920万元。
在落木柔区政治乡拱猪洞发掘的“筠连人”臼齿化石共生的17种动物就有“牛”,它证明了筠连县在四万年前就有智人居住,就有牛的踪迹。明嘉庆十七年(1812年),《高县志》记载“苗子,畜牛马为生……婚姻聘用马牛布匹,祭祖宗以宰盗取之牛为敬”。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续修筠连县志》原称“筠连山牛”,并曰“山牛黄色,种山者畜之”。1960年8月,《宜宾农业(1949~1959)》改称“筠连黄牛”。 1994年12月,筠连县从四川阳坪种牛场引进3头西门塔尔公牛开展筠连黄牛杂交改良。 1997年6月,筠连县开始推广黄牛细管冻精技术。 2014年7月,筠连黄牛列入农业部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建设项目。
筠连黄牛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筠连县现辖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