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坝桂圆
张坝桂圆是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张坝桂圆,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泸州市江阳区是中国优质龙眼基地重点区和典型的晚熟龙眼商品生产区,其中尤以黄舣龙眼最为出名。张坝桂圆果实近球形,直径1.2—2.5厘米,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主要品种有大乌圆、广眼、石硖等,素以肉厚鲜嫩、色泽晶莹、果汁香甜、风味隽美,富含糖份和多种维生素而闻名。2017年12月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张坝桂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张坝桂圆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张坝景区办事处、茜草街道办事处、黄舣镇、泰安镇、弥陀镇现辖行政区域。2008年,因年初遭受冰冻雨雪灾害等原因,江阳区桂圆遭受重创,全市桂圆总产量不到1000千克,而正常年份桂圆的产量在450万千克以上。2009年,张坝桂圆产量大幅上升,产量在400万斤左右。2015年,江阳区桂圆栽培面积达6万亩,构成了长、沱两江沿岸150多千米的桂圆生态长廊,产值达2.7亿元。2018年,张坝桂圆主产区黄舣镇的龙眼产量达1万吨,种殖户实现收入达3000万元。
江阳区是晚熟龙眼之乡,已有2000多年的龙眼栽培历史,可上溯到汉代。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所言“旁挺龙目(即龙眼),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绍朱实之离离。”即言及泸州桂圆。张坝桂圆林,至少可追溯到清代“湖广填四川”时,张姓人士从湖北黄州孝感入川,引种了第一批桂圆树,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故称之张坝桂圆。张坝桂圆林占地4000余亩,有桂圆树1.5万余株,荔枝树1000余株,楠木1000余株,以及柑桔树上万株,规模在国内实属罕见。其中有上万株桂圆树都是树龄上百年的“资深”果树,有10来株桂圆树树龄甚至在500岁以上。
位置境域:泸州市江阳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介于东经105°8′52"—105°40′38",北纬28°26′18"—28°54′57"之间,东西长51.3千米,南北宽25.4千米。东连合江县,南接纳溪区,西邻宜宾市江安县、自贡市富顺县,北以沱江为界与泸县、龙马潭区相邻。
地形地貌:江阳区地貌由浅丘、平坝、河谷组成。平均海拔高度280米。海拔最高点石棚镇雪顶山,高度649米;最低点弥陀镇沙鱼,高度220米,相对高差429米。地形呈哑铃状,属盆地浅丘区,具有“八丘一坝一分水”的地貌特征。
水系水文:江阳区水资源丰富,长江斜贯中部。年平均降水量1207毫米,地表水资源量2920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699万立方米。
气候特征:江阳区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秋暖和,夏季炎热,冬无严寒,霜雪极少,日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18.2℃,最高气温39.6—41.9℃,极端最低气温-3—1.1℃。年均日照1348.9小时,年均降雨量1187—1228毫米。江阳区内多西北、西南风,平均风速1.2米∕秒,最大风速15米/秒。江阳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霜雪极少,光热水同步协调,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日照1258小时,平均降雨量1207毫米,无霜期348天,极端气温多在0℃以上,温、光、水、热资源的分布与经济作物生长发育同步,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土地资源:江阳区内土壤中偏酸性土壤居多,土壤深度在40厘米—60厘米之间,沙壤适宜,肥力较高,宜种性强。全区幅员面积97.4万余亩。其中,农业用地75.1万亩,其中耕地45.5万余亩、园地4.9万余亩、林地10.5万亩、农村道路1.6万余亩、坑塘水面897.3亩、养殖水面1.1万亩、农田水利1755.6亩、田土坎1.1万余亩。江阳区属川南暖热地区,具有亚热带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9℃。年日照1258小时,平均降雨量1207毫米,无霜期349天,相对湿度82%。全区生态条件好,光、热、水、土资源十分丰富,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是全国优质晚熟龙眼重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