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山核桃
黄花山核桃是天津市蓟州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黄花山核桃,天津市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花山核桃,果型:坚果圆形,壳面光滑,色浅,壳较薄。果仁:饱满、黄白色、口感圆润清香、涩味淡。理化指标: 横径≥34毫米,单果重≥12克,壳厚≤1.5毫米,出仁率≥50%,含水量≤6.0%,脂肪含量58.5%至64.5%。2012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黄花山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作为天津地区最大的核桃生产基地,蓟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把发展设施核桃种植作为重点,近年来,为发展黄花山核桃产业,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打深机井8眼,中浅井12眼,建设高低压线路1万米,铺设地下暗管1万米。同时,组织农业科技专业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为黄花山核桃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保障。为加强核桃销售网络建设,县政府3年来投资500多万元,建立了2个黄花山核桃产销合作社,在县内及京、津、唐建立了10个“一村一品”直销店,在京、津、唐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设立了12个“一村一品”专柜。基本形成了覆盖京、津、唐周边城市的黄花山核桃销售网络,保证了黄花山核桃尽产尽销。
黄花山由世界上最古老的距今36亿年的变质岩和距今18亿年的沉积岩构成,山体形成于1.8亿年前的中生代“燕山造山运动”。景区内既有36亿年和18亿年的山体跨越,也有17亿年和18亿年的岩体跨越,因山体崩塌形成的石海极为壮观。黄花山富含金矿、银矿和铁矿,按目前所拥有的森林、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而言,黄花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金山”。从清康熙年间《蓟州志》收录的明朝人马思恭《黄花山兴隆观碑记》和清代徐家炎《重修万寿兴隆观记》中,可以清楚地了解黄花山开发建设历史。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蓟城岚峰高子云游至黄花山,并在此山洞居住修行,当时尚未有祀。明神宗母后即李太后生病,做了一个梦,梦见到黄花山乞水,病遂愈。为圆李太后感乞水愈疾之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在黄花山上兴建道观,曰万寿兴隆观,观中间供奉玉皇大帝,并赐高子真人之号。观建成后,层层殿宇,巍巍法像,一时四方景仰。黄花山的历史记载和典故不胜枚举,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备受推崇。黄花山核桃的栽培历史悠久。据黄花山当地人说:黄花山核桃最早来源于石门(今河北省遵化市石门镇,位于黄花山东15公里)。在距今700年前的元朝,黄花山还属原始森林状态,树木茂密,长有野生核桃,但核桃个小、皮厚、仁小、不易砸剥。当时黄花山有一大户人家的张员外,冬季带领家仆到石门车姓朋友处游玩,车姓朋友用核桃款待,张员外看到这里的核桃,个大、皮薄,木锤敲砸即露仁,甚感惊喜,就问此核桃长在何处,车姓朋友即带张员外看了核桃树园。张员外说,来年春季要出几棵小树到黄花山栽种。来年栽种后活了2棵,长成成树结果,并将第一年产的核桃送与车姓朋友品尝。车姓朋友品尝后连声说好。张员外问好在哪里,车姓朋友说“不腻”。这就形成了黄花山核桃果大、皮薄、仁实、不腻的特点。自此,黄花山村民不断将核桃树边自然长出的树苗进行移栽到自己的家里和山坡地里,逐渐形成了黄花山核桃的传统品种。目前黄花山还有一棵260余年的核桃树,还在结果。经过多年的品种筛选、改良,形成了既有本地区传统品种,又有辽河系新品的产品格局。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使用,形成了黄花山核桃早实、丰产、壳薄、出仁率高、易剥离的质量特色。
黄花山核桃产自天津市蓟县,蓟县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分布。北缘最高点为九山顶,海拔1078.5米,南部最低处在马槽洼,海拔1.8米。南北高差1076.7米。山区面积840.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504.72平方公里,洼地面积245.2平方公里。蓟县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5℃,降水量678.6毫米,无霜期约195天,适宜种植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