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莲藕
柳江莲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柳江莲藕以“白、脆、甜、香”等特点而远近闻名,其质量特色表现为表皮光滑、色白、藕体个大、肉质肥厚及耐贮藏运输等,以及味甜、汁多、脆、香、入口无渣等口感特征。近年来,柳江莲藕加工产品盐渍藕、水煮藕及藕粉等日益畅销于日、韩及欧美等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柳江莲藕产品具有出口东南亚、日本、欧盟成员国等国家的基础,产品出口发展潜力较大。
柳江县生产的莲藕分春秋两季进行双季栽培,春藕在2—3月种植,5月下旬开始采收上市,至立秋前采收完毕;秋藕随着春藕的采收随挖随种,秋藕从10月份至翌年春藕定植前都可采收上市。全县常年双季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其中春藕3.2万亩,亩平均产量1500公斤左右,秋藕2.8万亩,亩平均产量1400公斤左右,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柳江本地藕和鄂莲1、2、5号莲藕。百朋镇是柳江县双季莲藕生产的主产区,也是全国有名的“双季莲藕”之乡,2009年列入农业部第一批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全年双季种植面积3.2万亩以上,莲藕生产中心区怀洪村、五九村、里团村、百朋村连片种植面积达1.5万亩。双季莲藕产品因个大圆润、皮白鲜嫩、藕节均匀、脆甜爽口、无花点,被誉为“柳江玉藕”,百朋也因此成为了全国最大双季莲藕产区、万亩生态莲藕自然景观入选“中国美丽田园”、百朋下伦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十大魅力乡村”。
关于柳江莲藕的历史,在历代纂修的柳江志书或其他史料中均有迹可循。据考证,早在唐代,柳宗元记载了山民用“荷叶包饭”赶圩的情景:“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清代郑小谷在《过穿山》(今柳江县穿山镇)描绘了“有山堪架阁,无水不宜莲”的景观,这充分印证莲藕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在地方志如《柳州府志》、《马平县志》和(1938)版《柳江县志》 (点校本) 也有关于莲藕的描述文字。因此,柳江莲藕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此外,在生活习俗、人文传说、语言艺术、地理环境等方面随处见到藕文化的痕迹,形成独具柳江特色的“莲藕文化”。在壮族农历七月半“鬼节”,就时兴于十六日用藕叶包钱纸灰送到田垌的风俗,也叫送祖公。各镇也不乏带“莲和藕”字的村名。如成团镇的莲花屯,流山镇的上莲塘、下莲塘,拉堡镇的大藕塘、小藕塘。人文景观方面,如洛满镇七十二坡又称“七十二朵莲花”。在山歌中,莲藕代表了藕断丝连、矢志不移的情感符号。北大教授胡适先生收集柳江山歌就有“大塘干了十八年,荷叶烂了藕也甜。刀切藕断丝不断,同心转意在来年。”《柳江县歌谣集》(1986年版)记载“男:妹的酒杯莲花杯,哥想接杯心又亏,莲花美又净,哥手有尘不敢接。女:妹的酒杯莲花杯,妹叫哥接心莫亏,莲花开哩,哥手一摸莲子垂。”此外,在童谣中,莲藕也担当了重要角色。如:“荷花美,荷花香,荷花田边是家乡。我爱家乡荷花美,幸福生活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