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营黑木耳
五营黑木耳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丰林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矿山工人、纺织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功能。
自2008年末以来,五营先后开展了两轮分别为期3年的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行动,并收到明显成效。2008—2011年,重点推广了小孔打眼栽培等实用技术,提质增效。2012年以来,重点推广工厂化制菌、立体化棚室栽培等生产方式,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一是抓好示范场(所)建设。确定丽丰经营所、杨树河林场为黑木耳种植示范单位,全力抓好菌种购进、培育、装袋、灭菌、接菌、养菌和摆放及林间管理等环节。二是“请进来,走出去”参观学习。区农委多次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赴省内牡丹江东宁和吉林省黄松甸等地学习小孔密植法、微喷技术和立体栽培等实用技术和生产方式。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五营区制定出台了《发展黑木耳经济12条优惠政策》,鼓励养殖户扩大规模,为养殖大户无偿提供闲置厂房、闲置教室作菌室。
我国对黑木耳的认识、采集和食用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周秦之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采食黑木耳。秦代《吕氏春秋》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苏恭的《唐本草注》记载:“桑、槐、楮、柳、榆,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黑木耳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的传统食用菌,中国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独特的烹饪技术把它制成粥、羹、汤、炒菜等不同类型、不同口味的食品。国外食用黑木耳的习惯均受我国的影响,所谓“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黑木耳”。据张树庭教授考证,明清时期,华人大批涌向南洋,大量采集当地的毛木耳,并从我国大量输出黑木耳。18世纪末,西方殖民者从我国和东南亚大量贩运黑木耳和毛木耳,从中国香港集中运往欧美各国,从而黑木耳名扬世界。黑木耳也是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备受亚、欧、美洲各国市场的青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口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就是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