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江沙蟹
泰兴江沙蟹是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泰兴江沙蟹,江苏泰州泰兴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泰兴江沙蟹青背,有光泽,白肚,呈珍珠白,白中带有微红。金毛,步足坚挺,爪长且尖,尤其是第二步足修长,头胸甲疣状突起明显,“工”字型花纹清晰,鳃丝清晰。熟制后,雄膏透明,膏腴肉嫩,糯性强,脂膏肥厚,蟹黄敦实,呈棕红色,肉嫩细腻,鲜香浓郁,略带甜味。步足肌肉饱满,富有弹性,营养丰富,口感细腻,香味独特。2020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对“泰兴江沙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泰兴江沙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泰州泰兴市所辖黄桥、元竹、古溪、分界、珊瑚、广陵、新街、姚王、河失、宣堡、根思、曲霞、张桥、滨江、济川、虹桥共计16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4′05″~120°21′56″,北纬31°58′12″~32°23′05″,养殖面积1015公顷,产量1725吨。
泰州的螃蟹在宋代就很有名气,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史料记载,吴越王钱椒的后代钱昆,嗜好食蟹。据说,官至三品的他对泰州所产的螃蟹美味垂涎三尺,曾主动要求下放任职。明代《兴化县志》记载:兴化产蜜蟹,贾客行商多聚于此。清代泰州诗人郑板桥《题蟹》诗云:“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描绘了当时泰州人吃蟹的一般做法,即清蒸过后,佐以一小碟姜丝、陈醋杀菌即可。此外,板桥的“八分半书”,也被称为“蟹体书”,相传是从食蟹中得到的灵感。清代诗人赵翼文集中记载醉蟹:“泰州人瓮贮甘醴,投蟹于中,听其醉死,谓之‘醉蟹’,味极佳。”
土壤地貌:泰兴江沙蟹养殖境内土壤以高沙土为主,其主要特点:一是地面高程高,地下水渗透性强。泰兴市地面高程一般在4.5m~5.5m,最高7.2m,地下水位低。粘粒含量低,仅13%左右,渗透量为52㎜~62mm/天。二是通气性能好,不易积聚还原性有毒物质。土壤由于土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整个土层通气条件较好,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不易积聚还原性有毒物质。高沙土含沙量达到85%,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8g/kg左右,速效磷在10mg/kg左右,速效钾在70mg/kg左右,土壤容重在1.3g/cm3左右。蟹池底部底泥系微细沙粒,淤泥淤积较少。
水文情况:泰兴市西濒长江,境内河流属于长江水系,河港纵横,水网密布,水域面积21658公顷(含江域面积4288公顷)。长江岸线24.2公里,江潮每月涨落各两次,农历初三、十八为最高潮日。平均流量28200m3/s;最大含沙量3.24kg/m3,最小含沙量0.022kg/m3。历年实测最高水温为32.2℃,最低水温为22℃,平均水温17.7℃;境内有七横七纵的14条干河贯穿其间。现有定名常流河道四百多条。水网密布,与长江贯通,具有充沛的水源和优良的水质,水产品种丰富。
气候情况:泰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8.1小时,平均无霜期为224.1天。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031.7毫米,其时空分布表现在年际间降水的变化较大和年内分布不均及雨热同季的特点。因本区的地势低洼,一般地下较浅,平均在地面以下1.0~0.5米之间。雨热同季、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对发展水产养殖极为有利。饵料生物丰富,种类繁多,以伊乐藻、轮叶黑藻为主的水草生长茂盛,为“泰兴江沙蟹”养殖提供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