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党参
板桥党参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板桥境内的老百姓中一直流传着一首判定板桥党参道地质量的民谣:“根长直、泥鳅头、鸡皮皱、质柔软、糙米色、菊花心、气清香、味甘甜、嚼无渣“,极其形象地描述了板桥党参独特的质量特色。板桥党参呈长圆锥或长圆柱形,长10cm~45cm,直径0.5~2cm;根头部有5~15个疣状突起的茎痕,根头下端有致密的纵皱纹,质较柔软带韧性。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平坦呈菊花状;具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板桥镇位于恩施市西北边陲,与重庆市奉节县接壤,既是连接鄂、渝、川的咽喉要塞,也是鄂西南通往渝东的省际边贸口子镇。板桥镇平均海拔高度1666.5米。春秋相连,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最适党参生长。板桥秉承大自然赋予的独特气候,孕育丰富的自然资源,仅名贵中草药就有160多种,独产于境内的“中国板党”,名列中国四大名党之首,堪称华中一绝。
板桥党参最早为野生,相传洪武年间,有王氏兄弟二人上山采挖党参,然后到邻近的奉节出售,被巫山大昌镇的江西帮“同昌洋”药号收购,通过加工,发现质量好,进行精细加工、装箱后,顺长江水路运到汉口、九江、上海等地销售,受到客商们的好评。当时的板桥镇,由于有江西帮和四川帮两大药帮的药号,党参上市时节,在板桥镇设药店达20余家,使不足百户人家的板桥市场出现了繁荣景象,板桥镇也随之而闻名,外界曾一度将板桥镇称之为“板桥市”。为此,当时的板桥镇成了恩施地区党参及其他药材、土特产品的集散地。从而也成为鄂西地区的商贸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