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磨盘柿
盘山磨盘柿是天津市蓟州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盘山磨盘柿,别名:盘山柿子、盖柿、盘山大柿子,原产天津蓟县。大磨盘柿种,柿果个大、皮薄、汤清、均匀、色彩鲜艳,味道甘甜,尤以盘山周围的花岗岩地区所产质量最好。柿子是蓟县的传统栽培果树树种,栽培历史悠久,遍布山区、半山区,在平原、洼区农户庭院栽培也很普遍。其树形幽雅,果繁包艳、秋叶变红,是优良的庭院绿化和环境美化树种。蓟县柿树的品种很多,有磨盘柿、火柿子(鸡心柿)、洋柿子、牛心柿、扁柿子、西洋柿等,其中以磨盘柿数量最大,分布广,占栽培面积的95%以上。盘山已被国家林业部评为磨盘柿之乡。
据《蓟县志》记载,是封建时代入宫的贡品,柿果营养丰富,并可代粮益民,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称。如今,成功研制出了柿果脱涩保脆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在采摘期实行统一收购,统一脱涩处理,统一包装,销往国内大城市以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盘山磨盘柿”生产栽培历史悠久。据《蓟县志》记载,唐朝时期盘山地区就开始在庭院栽植柿树。传说唐太宗曾在这里种柿观赏。宋代诗人杨万里曾有名句“冻熟千颗蜜,尚带一林霜”描写秋末冬初满树柿果的丰收景象。明代张定《在田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乞食途中,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正饿得发昏时,发现一树霜柿正熟,就吃了几个柿子,终能继续赶路,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带兵经过柿树原地,将身上赤袍披在树上,封柿树为“凌霜侯”。蓟县八景之一“白涧秋橙,蔚为壮观”,赞美柿果成熟映红了溪水,色泽夺目的壮丽景观。清代乾隆皇帝非常偏爱,每年秋天,他都带着爱妃宠臣前往盘山,饱览秋景,在柿树下饮酒赋诗,曾留下“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据《蓟县志》记载,柿果营养丰富,并可代粮益民,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称。“盘山磨盘柿”几经起伏且不断发展壮大,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年产量达35万公斤以上。现在盘山地区一、二百生柿树随处可见,亦有二、三百年生柿树结果千斤且枝繁叶茂。“盘山磨盘柿”以其果实个大、色泽艳丽、皮薄、汁清、味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享有盛誉,曾被历代皇家封为御用贡品。l997年“盘山磨盘柿”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津市农业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国家林业局命名蓟县为“中国磨盘柿之乡”。
2008年12月31日“盘山磨盘柿”“天津板栗” 顺利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进一步提高了蓟县林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一直以来,盘山磨盘柿、天津板栗作为蓟县的特色林果产品享誉京津地区。据历史记载,蓟县盘山地区自唐朝就开始栽培柿树,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