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山茶油
常山山茶油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常山山茶油生产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并长期作为历代皇朝贡品。山茶油系用山区野生植物山茶果提炼的植物油,经常食用能有效改善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心血管病、脂肪肝患者的理想食用油,采用茶油作为原料的化妆品具有润肤护发的功效。常山山茶油现有品牌“东茶”、“常发”、“山神”、“常禧”、“八面山”牌都已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常山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据芳村镇上尤阁村宗谱载,常山油茶生产宋末元初已有广泛分布,至民国21年(1932年),全县已产茶油1000余担。民国24年(1935年)全县油茶丰收,据载产油40万公斤。解放后常山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油茶生产,建国初就颁布荒芜油茶林垦复后免税三年的政策,大力鼓励油茶生产。1956年建立了全省首家油茶试验场,1963年县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油茶基地”的决议,并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1963年成立了全国首家油茶研究所,1965年承办了全国油茶科研协作组第三次会议,协作开展油茶栽培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1979年,列入全国油茶基地县。1990-1992年,组织实施了近4万亩以垦复、补植、整枝、施肥、嫁接为主要内容的低改工程。全县最高时油茶林面积发展到29万亩,年产油茶籽总产量达6000多吨。1984年后,一些油茶林地被改种胡袖、柑桔等。面积渐减少,至1999年全县减少1880hm,2000年以来全县油茶面积基本稳定在17710hm,,油茶籽产量4000吨。1990年1月23日省长沈祖伦视察常山油茶。林业部、省林业厅将常山列为首期油茶低改工程项目启动县。自1992年开发出“常发牌”山茶高级烹调油开始,全县各油茶产销单位提高品牌意识,至今全县已开发“东茶”、“常发”、“山神”、“常禧”等多个山茶油品牌。
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食用植物油,其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员木”即为油茶,秦时称甘醪膏汤,汉末称膏汤枳壳茶,唐代始称油茶,沿用至今。山茶油缘何被常山百姓称为“益寿油”?民间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芳村牛角口的溪中常有公母两蛇精兴风作浪,沿溪两岸的百姓深受其害。观音菩萨心生怜悯,设法降服了两蛇精,将它们变成为一棵雌雄同株的大树。这棵树常年花果不离,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14个月,被称为“抱子怀胎树”。后来,神通广大的福建武夷山惜曌和尚,遵照观音菩萨修道行善的旨意,腾空飞翔来到芳村牛角口,抬头看见大盘山上有一棵神奇的大树,惊叹不已,便留在此地练功修道,并在大盘山、小盘山建造了两座庙宇。每年树上果子成熟时,惜曌和尚就叫寺僧把果子摘下,榨挤出油,用于点灯照明和长年食用,同时施舍一部分油给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人们吃了这种油,顿觉目明神旺。不久,民间盛传此油为菩萨所赐,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便称其为“益寿油”。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常山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12月31日起对常山山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常山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浙江省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常山山茶油地理标志范围的报告》(常政[2005]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浙江省常山县现辖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