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贡米
竹溪贡米是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竹溪贡米米粒个大细长,粒型长宽比≥3.0,形状似梭,垩白粒率≤10.0%,米质白如玉,色泽光亮,晶莹饱满,浆汁如乳;炊饭香味浓郁,柔软可口,冷饭不回生。内含丰富的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B2、B5,以及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理化指标为:蛋白质6.0至7.5%;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5.0至20.0%;产品安全指标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竹溪“贡米”生长环境独特,生长条件苛刻。竹溪地处鄂西北边陲大巴山深处,主产区在中峰镇彭峪沟村一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主要生长在海拔400—800米之间,产地林茂水清,环境洁净,生态优良,土质肥沃,加之独特的北区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不大,泉水灌溉培植,稻谷生长周期长,米质优良,清香沁脾。
史载,公元683年,唐中宗李显当政,可是皇帝还没做到一年,母后武则天收回皇位,将他贬为庐陵王,流放到千里之外的房县。李显带着家人,从都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途经竹溪县时,早有竹溪的地方官员在此迎候。当地的县令见到这个昔日的皇帝驾到,好生荣幸,拿出当地最好的东西——中峰镇彭峪沟村生产的大米热情招待皇宫中的贵客。 长途颠簸的李显,一路又渴又饿,加之沿途天气炎热,吃了用彭峪沟大米做的米饭,便大加赞赏,并念念不忘。后来,李显用此大米敬奉女皇,武则天吃后赞不绝口,当即就把该米封为朝廷“贡米”。 后来,李显重回长安当上皇帝后,仍忘不了竹溪大米的香甜,指定年年食用竹溪“贡米”。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时任竹溪知县的王璋,见竹溪大米非同寻常,乃米中珍品,为了巴结当朝的皇帝,便派人将这里的大米送往京城。明神宗食后,随即下诏将竹溪大米定为“贡米”,年年纳贡,岁岁不卯。据传,清朝乾隆年间也定此米为“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