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芫根
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有一种深藏在冰雪覆盖、蓝天白云下的植物瑰宝,它就是玉树芫根。这种看似普通的根茎作物,不仅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中傲然生长,为高原居民提供着丰富的营养和生活所需,更是承载着藏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玉树芫根,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在藏语中称为“擦擦”,原为玉树地区野生植物,后经人工种植扩大生产。玉树芫根生长快,产量高,营养好,肉质细嫩,皮薄脆甜,适应性强,抗寒和抗病能力强,耐贮运,为饲料、蔬菜兼用作物,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玉树芫根呈扁圆形,表皮光滑,无裂口,单个重250克以上,肉质致密,脆嫩,微甜,有辛辣味,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暑、滋补增氧、明目利湿、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减肥的作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芫根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对人体非常有益。
玉树藏语意为“遗址”,北与本省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相连,西北角与新疆的巴音郭楞自治州接壤,东与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邻,西南与西藏昌都专区和那曲专区交界。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势高,气候严寒,形成了“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的气候状况,宜于发展芫根等饲料作物,尽管大范围的山原地带气温很低,但在山麓沟底的向阳地带,是种植芫根的好地方。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扎曲河)均发源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因此素有“江河源头”之谓。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水资源极为丰富,且量充沛,水质清澈,矿化度低,无污染,为人畜的饮用和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玉树藏族自治州中西部和北部的广大地区呈山原状,起伏不大,切割不深,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草地土壤潜在养分高,物理属性较好,但速效养分不足,呈缺磷、少氮、钾丰富的状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造就了玉树芫根独特的品质。
玉树芫根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下,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它耐寒、耐旱、耐贫瘠,能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茁壮生长,根系发达,产量稳定,成为了当地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和蔬菜来源。长久以来,芫根一直是藏民族特有的食材和药材。牧民们常用芫根做汤、做面。而如今,芫根已经被打造成为芫根饮料、芫根腌菜等特色产品走出了产地,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
在营养层面,玉树芫根富含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雪域人参”。在严寒的冬季,当大多数作物无法生长时,玉树芫根成为了藏族人民餐桌上的主食和补充营养的重要来源。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特性,不仅滋养着藏族同胞的身体,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
玉树芫根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在藏族的传统习俗中,芫根不仅是食物,更是生活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每逢秋收季节,藏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芫根收割仪式,通过歌舞、祈祷、竞技等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喜悦,也借此机会加强社群间的凝聚力和互动。此外,芫根还广泛应用于藏医药中,被视为治疗高原疾病的良药,进一步体现了其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玉树芫根的种植和利用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政府和科研机构积极推广芫根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同时挖掘芫根潜在的经济价值,推动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如芫根粉、芫根饮料等,让这一雪域高原的宝藏走出藏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服务于更多人群。
玉树芫根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诠释了青藏高原的独特生态魅力和藏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它不仅是藏族人民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高原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递着藏族人民坚韧不屈、热爱生活、尊崇自然的精神风貌,书写着一段雪域高原的生命传奇与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