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坑茶
鸠坑茶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鸠坑茶,是浙江省淳安县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鸠坑茶(卷曲形):外形卷曲,翠绿显毫;汤色绿明亮;香气嫩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匀绿亮。鸠坑茶(扁形):外形扁平光直,色绿;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栗香馥郁;滋味浓醇;叶底肥厚绿亮。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鸠坑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鸠坑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8°20′—119°20′、北纬29°11′—30°02′之间。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淳安县所属的千岛湖镇、文昌镇、石林镇、富文乡、左口乡、里商乡、金峰乡、临岐镇、屏门乡、瑶山乡、威坪镇、鸠坑乡、王阜乡、宋村乡、姜家镇、梓桐镇、浪川乡、界首乡、汾口镇、中洲镇、大墅镇、枫树岭镇、安阳乡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截至2016年底,淳安县鸠坑茶种植面积6500公顷,年产量3000余吨,保护区域27000公顷。截至2017年底,淳安县茶叶产量365吨,产值4466万元,有茶园面积5610亩(鸠坑种茶园面积3000余亩),已建成浙江省示范园区1100亩,通过有机基地认证面积1400亩。
淳安县产茶历史悠久,鸠坑乡之鸠坑茶就始产于汉,名盛于唐,称“睦州贡鸠坑茶”。唐代陆羽专著《茶经》有关名茶和名种都提及“睦州鸠坑”。李肇《国史补》记载名茶:“茶之名品益从……睦州有鸠坑。”杨华《膳夫经手录》载有“睦州鸠坑茶,味薄,研膏绝胜霍者”。五代十国毛文锡著《茶谱》也称“睦州之鸠坑,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其他如宋朝陈咏《全芳备祖》,明朝《严州府志》《淳安县志》,明朝许次纾《茶疏》、张源《茶录》、王象晋《群芳谱》、李时珍《本草纲目》等都有鸠坑茶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省里茶叶专家,专程前来进行科研和推广茶叶技术。1959年,“鸠坑大叶种”被列为全国十大茶树良种之一。有关部门大量收购茶籽和茶苗,出口到前苏联、马里、几内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国。新安江电站建成蓄水后,外迁移民也将鸠坑茶种带往第二故乡种植。1983年,浙江省农业厅在淳安召开鸠坑种提纯复壮会议。1984年10月,鸠坑茶树良种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一级茶树良种,编号为“华茶23号”(克SCT23),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的有性系品种。鸠坑种属有性系群体品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分枝密,生长势旺,发芽密度大,芽叶肥壮,色绿,茸毛少,产量较高。在丰产性、适制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具有优良的性状。20世纪50年代,浙江省开始研究鸠坑茶树推抗逆性和适应性。20世纪80年代,鸠坑种就成为浙江省主要品种,栽培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45%左右。湖南、湖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云南、甘肃等省也有较大面积栽培。
地形地貌:淳安地处浙西丘陵山区,由中低山、丘陵、小型盆地、谷地和新安江水库组成。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海拔600~1000米,东部海拔约600米左右。西部有与安徽交界的白际山;北部有与临安交界的昱岭,其主峰千亩田,位于秋源乡东北,海拔高1436米,山峰陡峭,奇松怪石林立,有“小黄山”之称;南部有与建德、衢县、常山交界的千里岗山脉,其主峰位于白马乡与铜山乡之间的磨心尖,海拔1523米,为境内最高峰。
气候特征:淳安县境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1430毫米,无霜期263天。由于巨大的人工湖影响,形成库区小气候,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比,显得冬暖夏凉。
土壤情况:淳安全县土壤分4个土类,9个亚类,29个土属,40个土种。山地土壤受地形影响,从高到低大致为黄壤(海拔700米以上)、黄红壤、侵蚀性红壤(海拔200~700米)亚类,石灰岩土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有3个土类,6个亚类,14个土属。山区茂密的森林树叶落地,经分化形成灰化棕色森林土,土壤pH值在4.0-6.0之间,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肥沃,适宜茶树的生长。
水文情况:淳安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新安江、武强溪、富强溪、进贤溪、枫林港和云源港等20余条,均汇集于千岛湖经铜官大坝出库流入建德,于梅城纳兰江与富春江相接,最后入钱塘江。因此,全县各河流属钱塘江流域。主流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休宁、屯溪、歙县于街口入淳安县境内。保护区内地表水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