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宿荞麦
八宿荞麦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八宿荞麦,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八宿荞麦生长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藏东高原八宿县河谷地带,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造就了八宿荞麦优良的品质。八宿荞麦粒大、皮薄、面白,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一种无公害健康食品。2015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八宿荞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八宿荞麦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白马镇、吉达乡、拉根乡、林卡乡共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2017年,八宿荞麦种植面积达8000亩,产量达111.5千克;成功引进2家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八宿荞麦种植历史已有500多年。当初八宿刚开始有人聚居,生产力低下,加之贵族、奴隶主的剥削,当地群众常常饥不果腹。据说,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农奴向一位过路的商人乞讨食物,商人便向那位农奴说有种可以食用的“救灾作物”,并向农奴描述了那种作物的形状。农奴将信将疑,因为商人说的那种植物他天天都能看见,不过从来没吃过。终于,农奴难耐饥饿,试着吃了一些“救灾作物”,不仅填饱了肚子,还没有任何异常反应。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饥不果腹的人们终十开始能够填饱肚子了。500年前,荞麦只足为了填饱肚子,如今荞麦在当地人民漫长的种植过程中,形成了当地独有的品种,远近闻名。
八宿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中南部,地处怒江上游。属于干热河谷地带,土壤较为疏松,且多为富含养分的壤土和沙壤土,大小河流纵横遍布,水源充沛且无污染。年平均气温10—14℃,最热月平均气温18—22℃,最冷月平均气温0—5℃,降水量150—220毫米,常年日照高达2710小时,蒸发强度大,属半干旱气候,太阳辐射强烈,对荞麦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气温较高,病虫害难以滋生。加之八宿县城气候较为干燥,适宜养麦的储存、加工,日积月累,使当地荞麦形成了独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