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大米
隆兴大米是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隆兴大米,是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崇州市素有“天府粮仓”之美誉。隆兴大米因原产于崇州市隆兴镇附近而得名。隆兴大米垩白粒少,垩白度低,米饭气味正常,口感软硬适中,可咀嚼性好,米粒完整性较好,有光泽,饭香味浓郁。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隆兴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隆兴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包括崇州市隆兴镇、白头镇、集贤乡、桤泉镇、燎原乡、王场镇、济协乡、道明镇、锦江乡、大划镇、三江镇、江源镇、崇阳街道、羊马镇、崇平镇、廖家镇、梓潼镇、观胜镇、元通镇、街子镇、怀远镇、公议乡等22个乡镇、23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2′-103°48′,北纬30°31′-30°49′,保护面积23300公顷。2018年,崇州市稻田综合种养基地50000亩、水稻种业基地10000亩、功能大米基地2000亩,年产量10万吨。
隆兴大米历史悠久,崇州市素有“天府粮仓”之美誉。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中便有描述,“小亭有好稻田”。常璩是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人,其所述“小亭”应在今崇州隆兴镇附近,考古发掘出的紫竹村遗址可为证。20世纪80年代,隆兴大米销售到整个成都平原,其口感和人文历史均积淀成一代成都人家乡的味道。2017年,崇州市合作社将养殖场沼液池抽取沼液,运输到稻田进行沼液还田。沼液经发酵后,有害菌被杀灭,适合水稻品种的提升,有利于土壤的改良。2018年,崇州市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近5万亩,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水土共治、粮渔共赢”的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稻田中同时饲养鱼、虾和鸭,鱼、虾、鸭可以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翻松泥土,增加水里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而水稻引来的各种昆虫又为鱼、虾、鸭提供食物,而且虾对农药敏感,所以,在这片鱼虾和谐共生的稻田里种出了营养、健康的生态大米。
地形地貌:崇州市境内属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类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8.4%,低山和丘陵为8.7%,平坝为52.9%。地势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处为鸡冠山乡境内极西处之大雪塘主峰,达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60米,最低点为三江镇境内之蒙渡,海拔高度仅480米。
土壤情况:崇州市地处成都平原的凹陷区,沉积了深厚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土壤主要分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和黄壤四大类型,其中水稻土面积最大,土层深厚、肥力情况较好、质地疏松、保蓄力强。适宜隆兴大米的种植。
水文情况:崇州市主要河流有3条: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全市构成水道网,便于水稻生产灌溉。隆兴大米产区的生长环境,造就了隆兴大米的品质。
气候特征:崇州市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4℃,温差为19.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12.4毫米,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夏季为588.0毫米,冬季为29.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