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南陵紫云英,苗期簇生,分枝较多,一般有5-7个。主根肥大,侧根发达,根瘤多,为淡紫红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全缘,倒卵型,色深绿.盛花期植株(干)含氮量较高。花枝直立,其上着小花7-11朵,排列呈轮状,花色淡红至红紫。果实为三角形荚果,细长,成熟时黑色,每荚有种子7-11粒。种子黄绿色,种皮光滑,附腊质,籽粒饱满,千粒重3.2克左右。2012年8月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南陵县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含15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00″-118°30′00″,北纬30°38′00″-31°10′00″。2013年,南陵县紫云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亩左右,紫云英鲜草亩产一般在2000公斤以上,种子产量50公斤左右。弋江籽”种子除销上海、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四川、浙江等中国内地市场外,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
南陵县是传统农业县,南陵紫云英生产历史悠久,连续多年是安徽省紫云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芜湖、无锡、长沙、九江作为四大“米市”,对促进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芜湖米市,南陵粮仓,南陵盛产大米且米质优良,这与南陵长期大量种植紫云英相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南陵县是芜湖米市的重要粮仓。“弋江籽”紫云英生育期适中,早稻栽插前紫云英翻压时正值“弋江籽”初花盛花期,其鲜草产量和养分含量高,翻压后能为水稻提供大量优质营养,为土壤培肥、优质米的生产提供保障。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紫云英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1988年,南陵县被确定为国家紫云英种子基地县,年产紫云英种子200万千克以上。1996年,全国紫云英现场考察会在南陵召开。
土壤:南陵县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黄红壤、潮土等,总面积10.12万公顷。其中,水稻土3.55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36.38%,占耕地面积91.4%。计税面积2.92万公顷,农民开垦面积0.63万公顷。主要是砂泥田和泥骨田土种,由山河冲积物构成,pH值在5.5-6.5之间,45%属丘陵地貌,55%属平原圩畈区。其中:在3.55万公顷稻田中,大约有2.85万公顷砂泥田和泥骨田,占80%以上;这些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水稻长势平稳,属高产稳产土壤。耕层厚度可达20厘米以上。
水文:南陵县水域面积9330平方公顷,占全县面积的7.4%。水系有市桥、西港、澄清、孤峰、资福诸河汇入漳河。漳河源于境内,本县流经87千米,流域面积58400平方公顷,由南向北经瀂港注入长江。青弋江自南向北蜿蜒县境东缘,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境内流经34千米,流域面积13200平方公顷。何湾、烟墩境内有七星河、格里河等部分较小河流向西南汇入青通河。较大湖泊有奎湖、池湖、白塘湖、浦西湖、东塘、蒋塘、鸭湖塘等;此外,还有大型灌溉工程——柏山渠,自流灌溉着弋江、籍山两镇9000公顷稻田。湖泊与灌渠对于调节水量、减轻旱涝和发展水产都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南陵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日平均气温达15.8℃。一月均温2.8℃,极端最低气温-16.7℃(1969年2月6日);七月均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1.3℃(2003年8月3日)。10℃以上有效积温达5121℃,无霜期平均236天;年平降水量达1404.1毫米。降水分布趋势是东北多、西南少,春夏多、秋冬少。雨量多集中在夏季,6-8月523.7毫米,占总降水量的37.3%。春季低温阴雨,梅雨季节洪涝,盛夏伏旱,秋季低温冷害,是需要预防的主要灾害性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