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平菇
伊川平菇是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伊川平菇,河南省伊川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伊川采用仿野生栽培技术生产的平菇,不仅味似野生鲜美,而且能真正实现生态优质高产。即使在寒冬和低温的早春季节,也能在相对密闭的荫棚内,充分利用地温,生产出肥厚、鲜嫩的优质平菇。该法比常规栽培法增产60%以上,比菌墙等栽培方式增产40%以上,生物学转化率达150—200%以上。伊川平菇有灰白色、灰褐色、黑色,外观鲜嫩、油光发亮,观感优美,柄短肉厚,一般柄长2—3厘米,柄粗1—2厘米,菌盖直径3—8厘米,菌盖厚1—2厘米,肉厚质嫩,高效高产,耐寒耐温,在2℃—33℃条件下都能生长。2011年8月1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伊川平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伊川平菇主要分布在伊川县区域,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北依洛阳,南接嵩县,东临登封,西望宜阳,东北与偃师接壤,东南与汝州市毗邻,土地总面积1069.27千米。伊川平菇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北纬34°13′—34°33′、东经112°12′—112°46′,包括城关镇、鸣皋镇、平等乡、酒后乡、半坡乡、葛寨乡六个乡镇。2011年,伊川平菇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万吨。
伊川县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给早期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古以来百姓就有采食野生平菇并培育平菇的生产活动,并奉其为上品。据《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汤得伊尹,拔之于庙,嚼以灌火,衅以牺狠。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为汤说美味”。商汤聘请伊尹,在宗庙举行祈福的祭祀,在朝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伊尹,伊尹向商汤讲述天下美味的精妙,把姜、桂、菌、酱、盐、露、玉卵石做为调和味道的美味调料,其中的菌就是指平菇。《汉书·地理志》中的“海峰真菌”出自伊川县,商汤王曾钦点伊川平菇入御膳,赐“峰菌六味”,盛赞伊川平菇的膳食功效。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伊川为官,任“河南尹”数载,深知伊川平菇的滋味,才有“欲求长生不老术,海峰真菌益寿康”的佳句。
2004年,伊川县平菇种植户注册了“马庄育良”商标,随后建立了“伊川平菇”品牌。2007年10月,伊川县平菇种植户联合成立了伊川县平等乡马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在伊川县政府的支持下,伊川县成立了食用菌协会。
土壤地貌:伊川县地处伏牛山北麓,外方山和熊耳山余脉从县境的东、西、北三个方向环绕而过,伊河纵贯南北,形成四面环山,东西高,中间低,坡岭逐渐向伊河川区倾斜的“伊川盆地”地形,呈“一山二川七分岭”的地貌格局。区内土壤主要为褐土、潮土和水稻土,其中褐土占总面积的85%,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pH值在7.0左右,呈中性到微酸性。潮土和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伊河滩区,数量较少。
水文情况:伊川县大部分河流属于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极少部分属淮河流域北汝河水系。伊河为伊川县的最大河流,在县境内长41.3千米,沿岸有8个乡镇66个行政村。伊河的较大支流有白洚河、顺阳河、银河、曲河、杜河,洛河的支流只有甘水河。伊河水系在县境中部,流域面积943.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1%;属洛河水系的甘水河在县境西部,流域面积68.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7%。
气候情况:伊川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春旱增温快,夏热雨集中,秋爽降温骤,冬干风势猛。年均气温15.1℃,降雨量588.8毫米,日照时数2075.8小时,日照率52%,积温5307.1℃,无霜期212天。优越的生态地理条件,适宜的 土壤和气候,为平菇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