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海胆
荣成海胆是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荣成海胆,是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荣成海胆俗称“大刺螺”、“海中剌客”,外壳坚固,体形略呈球状,全身披长棘,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荣成海胆属棘皮动物,主要有马粪海胆和紫海胆两种,其形状相近,外壳坚固,体形略呈球状,全身披长棘,马粪海胆直径30-40厘米,壳与棘呈绿色;紫海胆个体较小,通常黑紫色。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荣成海胆”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成海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的沿海东、南海区,水深15米以内的浅海水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6′00″-122°42′00″,北纬36°27′00″-37°23′00″。截至2010年,荣成市先后四批共底播增殖3000多亩,播海胆苗2000多万头。
荣成市志(1999年版)、《荣成县渔业资源调查与渔业区划报告》(1985年版)和《潮间带生物资源综合调查报告》(1983年版)均有荣成海胆记录,说明荣成沿海很早就有海胆分布。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原荣成县对海岸带调查,把荣成海胆的生态习性、分布面积、资源面积、生物学量、资源量等情况进行记录。全市沿海的4万多亩水下岩礁,就有3.89万亩的水下岩礁上分布海胆,可捕量为400吨。1981年,原荣成县开始利用海胆,制成成品海胆酱7吨。20世纪80年代,原荣成县为了科学开发利用海胆,开展海胆全人工育苗试验工作。20世纪90年代,荣成市规定了海胆的采捕期、采捕量和采捕程序申报等有关规定。1991年,荣成市攻克海胆的全人工育苗技术关并通过专家鉴定。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3500头/平方米,当年共培育出商品海胆苗3000多万头。这为海胆的人工增养殖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1993年,荣成市开展海胆的筏式养殖和底播增殖技术的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筏式网笼养殖好于塑料筒养,亩产商品鲜活海胆为1200千克,亩产值可达到20000元,亩效益11000元。在海胆筏式养殖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海胆的底播增殖试验,底播成活率高达82﹪,回捕率可达48﹪。荣成海胆开始群众性的、规模化的海胆人工养殖生产。
土壤地貌:荣成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的东端,地形复杂,群山连绵、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其中山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3.5%,丘陵占50.4%,平原占16.1%,山脉大都呈东西走向。北部的伟德山和南端的槎山,基岩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丘陵广布,经长期剥蚀形成平岗浅谷,海拔多在200米左右;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沿海地区,多呈狭窄带状;海岸多为岩岸,曲折多湾,陆上山丘直插入海,形成陡峭的海岬或海蚀阶地;山谷则形成港湾,湾内冲积物大量堆积,沙坝绵亘。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平均海拔25米。东部三面临海,海流畅通,水体交换量大,海域岬角附近有大面积的海底岩礁区,适宜荣成海胆养殖。
水文情况:荣成市属沿海边缘水系多为季节性间歇河,源高、流短、涨快、退速。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02条,干流总长度469.9千米,集水面积1150.2平方千米,其中集水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条。
气候特征:荣成市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湿润气候,大陆度为53.1,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因三面环海,受海洋调节显著,海洋性气候特点表现突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季风明显、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等特点。日照时数年平均日照2578.5小时,日照率为60%。境内年均气温11.3℃,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冬温高,夏温低,春温低于秋温。境内受海洋影响强烈,空气湿度较大,年平均为12.2毫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