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双低油菜
武穴双低油菜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武穴双低油菜,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武穴双低油菜菜薹为油菜主花序,长约15-20厘米,薹粗约1-1.5厘米,色泽翠绿,气味清香,味甜,无传统油菜薹的苦涩味;武穴双低油菜籽呈黑色或褐色,色泽鲜亮,皮薄,籽粒饱满圆润,大小均匀整齐,千粒重4.28克;以武穴双低油菜籽为原料经低温压榨加工的毛油呈深褐色,有浓郁的菜籽油香味。经加工后的菜籽油,呈浅黄色,油色清亮,气味清香。武穴双低油菜籽饼粕呈黄色、浅褐色碎片或粗粉状,具菜油香味,无发酵、霉变及异味。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武穴双低油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武穴双低油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武穴市梅川、余川、大金、大法寺、四望、石佛寺、花桥、龙坪、武穴、刊江、田镇、万丈湖等12个镇办。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115°49′,北纬29°50′-30°13′。2014年,武穴市双低油菜种植面积43万亩,年总产量超过7.5万吨。2017年,武穴市双低油菜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量6.78万吨。
武穴市自古以来就有栽培油菜的历史,清朝时就有文字记载(《清·广济县志》第38页)。1979年,广济县油菜籽产量达8500吨,居全省各县首位(《广济县志》第30页)。1988年,广济县开始推广双低油菜“华双2号”、“华双3号”等品种(《武穴市志》第142页、156页)。20世纪90年代,武穴市双低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被国家列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示范区(《武穴市志》第142页)。1995年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平均单产191.2千克,总产44961吨(《武穴市志》第149页)。2003年4月,武穴市被全国优质农产品服务中心授予“中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市”的称号。2006年,武穴市双低油菜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绿色食品原料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6.3万亩。2012年被湖北省确定为绿色食品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整县推进示范县市,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武穴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面积3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以上。
土壤地貌:武穴市处红壤地带的北部边缘,是红壤向黄棕壤过渡地区。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武穴市地带性土壤有黄棕壤和棕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潮土,石灰(岩)土,水稻土共5个土类、11个亚类、45个土属、293个土种,土壤以微酸性土壤为主,适宜于多种作物的成长。武穴境内土壤酸碱度适中,富含锌、硼、镁、钼、钙、硫、铁等。由于土壤土层深厚,含水适中,通气性好,未受污染,吸热快、放热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进行物质积累。适于双低油菜及多种作物的生长。
水文情况:武穴市南依长江,全市流域面积主属长江下游干流区华阳河系,源出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的梅川水库、荆竹水库、大金水库、戴文义、铁石等河注入武山湖、太白湖汇集东流入华阳河,流域面积共计953.2平方公里。其次属长江中游干流区蕲水河系,源出西北丘陵的松阳、栗木、百园等山河,向西注入蕲春赤东湖,流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区域内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属重碳酸钠型和钙钠型极软水,硬度小于4度,适合武穴双低油菜生长需求。
气候情况:武穴市位于北纬29°50′-30°13′,东经115°22′-115°49′,属中纬度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总日照时数为1913.5小时,年均太阳辐射能106.79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489.1毫米,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地表温度为18.6℃,全年无霜期320天,为全省一级光能区,是适宜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多宜地区。境内有低山、丘陵、湖泊、长江等屏障,为武穴双低油菜的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隔离条件,有利于提高其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