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玉筋鱼
琅琊玉筋鱼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琅琊玉筋鱼,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琅琊玉筋鱼体长柱状,稍侧扁,成鱼体长达10厘米以上。背鳍57-58,臀鳍31,胸鳍14-15,尾鳍15(13分枝),无腹鳍。前鳃弓鳃耙17个。体半透明,体侧淡绿色,背缘灰黑色,腹侧白色,口大,有犬齿。琅琊玉筋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口感佳,营养十分丰富。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琅琊玉筋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琅琊玉筋鱼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胶南市琅琊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6′11″,北纬35°37′29″;东经119°57′58″,北纬35°35′18″;东经119°52′13″,北纬35°31′20″;东经119°50′33″,北纬35°33′29″。1998年,琅琊玉筋鱼捕捞量为15万吨。1999年,琅琊玉筋鱼捕捞量为50万吨。2013年,胶南市玉筋鱼加工企业年可加工干玉筋鱼400吨,鲜玉筋鱼3000吨,配套5000吨冷藏储存能力。
《山海经·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释为:“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传说琅琊台南海中有斋堂岛,为秦始皇登台时斋戒之所;西南有沐官岛,秦始皇的从官曾在此沐浴;西北是越都秦郡的故址琅琊城。民间传说徐福东渡扶桑之时,就将捕捞的面条鱼晾晒储藏作为航行途中的主要菜肴。青岛地区民间流传“面条鱼,大贵贵,贵不贵的称二斤”的顺口溜。据《琅琊文化史略》记载,秦始皇三登琅琊台,百吃不厌,回程时要携带,因鲜品无法保存,地方官员遂命渔民将鱼晒干随驾咸阳。据胶南市博物馆原馆长、琅琊文化学者介绍,据传秦始皇来过琅琊之后,该地流传起了这样一段顺口溜赞美面条鱼:“琅琊如东瀛,扶桑遥相望,西施思故乡,面条鱼难忘,蛏子不如它,白鳝比它差。”另有《胶南历史文化概要》记载,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来到属地,寻秦始皇足迹,尝了面条鱼下韭菜后,回其真味,余齿留香,高兴之余即赋诗赞曰:“千古名胜琅琊台,吾寻始皇后尘来,斋堂诵经虔诚在,莫如面条一小筷。”
琅琊玉筋鱼保护区所属的琅琊湾以南海域,位于胶南市西南部,西起胡家山嘴,西至斋堂岛东南,水域面积5366.812公顷,底质为细沙或沙泥,海区水质清新无污染,自然环境优良,属一类海域,辖内盛产鱼、虾、蟹、贝等海产品,自古以来就是优质鱼类的自然栖息地。
保护区海域距陆岸10.5千米,平均水深22.0-23.0米,因受海洋调节,年平均气温12.2℃,空气洁净度很高,阳光资源充足,年平均雾日数仅为16.9天,太阳年辐射总量比青岛市其他海域高,为1514.9千瓦·小时/(米·天),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全年无霜期150.7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794.9毫米),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储能为1359千瓦·小时/(米·天),年有效风能可利用小时数为6141.5小时。该海域主要受外海水冲击,除水温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外,海水盐度分布均匀且较稳定,pH值和溶解氧含量正常,尤其是痕量金属离子含量极低,海洋细菌调查结果亦无污染,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1年青岛市海洋环境公报)。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密度高,储量大,基础生产力丰富,保护区周边地质主要为沙砾,沙和沙质土,而玉筋鱼在伏秋两季潜沙,冬季进入沿岸浅水产卵,因此规划地域适合玉筋鱼的生长和繁殖,保护区由于频临外海,且海域地形复杂,并随季节受风场影响较大,潮汐资源丰富,浮游生物和藻类等较为丰富,能够保证浮游动物生长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