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簕菜
恩平簕菜是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恩平簕菜,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簕菜别名榄树菜、白簕花,学名三加皮、三叶五加,原是野生,生长于山坡、沟谷林边和灌木丛中,其枝节间带有小刺,刺呈弯钩状,其叶掌状复叶互生,小叶三枚,于叶柄基部亦长钩状刺三根。由于恩平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产出的簕菜酥脆、甘凉、爽口,入口微苦,风味独特。簕菜全年可收获,但最佳收获期在春季的清明前后及秋冬季的9~11月。2015年11月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恩平簕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恩平簕菜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为恩平市全境,包括恩平市辖下的恩城街道办事处、沙湖镇、牛江镇、君堂镇、东成镇、良西镇、圣堂镇、大田镇、大槐镇、横陂镇和那吉镇等11个镇(办事处)及米仓、沙栏、河湾、石联、石泉、禄平、那西、北合、下湖、上湖等151条村。保护区域地理坐标东经112°31′~112°46′,北纬22°13′~22°41。2015年,恩平市簕菜种植面积71306公顷,总产量789000吨。2018年,恩平市可利用簕菜资源共3.1万亩,人工种植簕菜近5000亩,平均亩产约1000公斤,簕菜产品年产量6250吨,年产值达1.2亿元。
恩平人食用鲜簕菜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尤其是清明节前后,人们到山野林边摘采簕菜,并总结出清明吃簕菜可明目的验方,“要想眼睛明,清明吃簕菜”的古老谚语一直流传。相传清朝年间,恩平有位新上任的知县得了一种怪病,浑身长满了泡。一位大夫诊断其患的是湿疹,就到大山采摘野生簕菜,将其与猪肝、瘦肉煲汤给他食用。吃了一段时间后,知县全身湿疹消失,恢复健康。此后,恩平人为了预防疾病,经常用簕菜与鲫鱼一起煲汤来喝。1999年以前,恩平人食用的簕菜主要还是野生的。经过恩平人近二十年的人工驯化栽培实践和与广东省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多年合作,逐渐形成一套特别的生产方式,从此恩平人大量种植簕菜。2018年11月,《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簕菜及干制品》经广东省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此,恩平簕菜及干制品获得合法上市的资格。
感官特征:恩平簕菜鲜菜嫩梢外形完整,无黄叶,无老叶,无泥尘,无腐烂,叶片掌状复叶互生,小叶三片,中央一片最大,椭圆形、长卵形,长4~10厘米,宽2.5~4.5厘米,质地脆嫩,色泽鲜绿,大小均匀,有簕菜特有的芳香。边缘有细锯齿或疏钝齿,无毛或脉上疏生刺毛。入口味微甘,爽脆无渣。品质指标:恩平簕菜营养价值很高,鲜品水分含量为77.3~84.8%、灰分含量为1.68~1.80%、粗蛋白含量为3.34~3.47%、粗纤维含量为2.9~3.5%、每100克锌含量为8.7~8.9毫克、铁为1.24~1.58毫克、锰为4.72~5.12毫克、钙为93.97~159.16毫克,磷为45~5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