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淮山
南城淮山是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南城淮山,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南城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是淮山生长的理想场所,其栽培历史也十分悠久。淮山又名山药,其肉质细嫩,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物质,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而且具有药用价值。南城淮山块状呈圆柱形,一般长50—60厘米,重600—800克,淡褐色,着生细根,无异斑,质地硬,断层雪白,带黏液而且黏液多。南城将淮山开发出淮山营养粉、淮山饮片、淮山膨化食品等系列产品。2011年8月1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南城淮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南城淮山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江西省南城县境内地区,旰江沿岸里塔镇、建昌镇、万坊镇、株良镇、新丰街镇、上唐镇、天井源乡、洪门镇、龙湖镇、沙洲镇、徐家乡等11个乡(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16°24′-116°57′,北纬27°18′-27°47′之间。2009年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城县以淮山加工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会同县农技推广部门,到广西采购优质淮山种子,免费送给淮山种植户进行试验种植,并承诺实行淮山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从而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种植淮山的积极性。2010年,南城淮山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在1.5亿元以上。2011年,南城淮山总生产面积1.5万余亩,年总产量2280吨。
据《南城县志》记载,南城淮山栽培始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南城淮山广为栽培。现代,南城县为全国三大淮山生产基地之一。南城淮山加工史有几百年,淮山光条和中药饮片为南城“建昌帮”中药体系中的当家品种,业内称“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建昌帮”为中国四大药帮之一,其加工的淮山饮片有“白如雪,薄如纸”之誉,产品销往东南亚及港台地区,在全国乃至海外具有影响。至今日本、台湾及中国大陆许多药科大学仍以“建昌”淮山饮片为标本。
2004年,南城县农业局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编写的《淮山生产技术规程》(DB36/T427—2004)被制订为江西省淮山地方标准。同年,江西省实施标准化战略,南城县农业局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订的《鲜淮山》(DB36/T426—2004)被制订为江西省地方标准。
土壤地貌:江西省南城县地处武夷山西翼地带,为典型的丘陵低山区。地势大致西南高东北低,并自东西两侧徐徐向中部倾斜,使全县境中部较为洼平。全县共有适宜淮山种植的潮沙土面积5万余亩,土壤熟化程度较高,土层深厚,疏松透气,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2%,全氮0.1%左右,全磷10—60ppm,全钾100ppm,土壤pH值在5—6之间,非常适合南城淮山生长。
水文情况:南城县内有旰江、黎河、芦河三条主要河流和18条支留以及56条小溪,水库星罗棋布,江西四大水库其中有两大水库洪门水库和廖坊水库位于南城境内。全县已开发水资源总量约14.9亿立米,其中洪门水库大Ⅰ型13.5亿立方米,全县中小型蓄水工程1.22亿立米,全县水资开发利用量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22.5%。地表水源丰富,生态条件良好,境内没有重大的工业项目和污染企业,水质保持良好。为南城淮山生产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气候情况:南城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多种作物生长发育良好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本区域内平均年降雨量为1700毫米,平均降雨日为165天左右,其中春、夏季降水量多,秋季减少,冬季最少,与南城淮山块茎伸长与膨大期间的需水特性吻合。南城县平均气温为17.5—18.3℃。南北差异不到1度,全年无霜期为277天左右。本县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6.7小时,日照充足,对淮山生产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