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银鱼
巢湖银鱼是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巢湖银鱼,安徽省合肥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巢湖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湖区总体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银鱼生长。巢湖银鱼其外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体形细长,呈圆筒状,无鳞透明,洁白如银。巢湖银鱼肉密无刺,滋味鲜美,富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巢湖银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巢湖银鱼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巢湖湖区,涉及1区(包河区)、1县级市(巢湖市)和3县(肥东、肥西、庐江),共2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7′00″-117°51′00″,北纬31°26′00″-31°43′00″。1982年以来,巢湖银鱼年产量已达50万斤以上,比1978年增长1.5倍,巢湖银鱼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日本等地区和国家。2013年,巢湖银鱼区域生长面积750平方公里,年产量600吨左右。
宋朝司马光《送崔尉尧封之官巢县》“弱岁家淮南,常怀风土美。悠然送君行,思逐高秋起。巢湖映微寒,照眼正清泚。低昂蹙荷芡,明灭繁葭苇。银花鲙鱼肥,玉粒炊香黍,居人自丰乐,不与他乡比。况得良吏来,倍复蒙嘉祉。……”毫无疑问,“银花鲙鱼”即指巢湖银鱼。1983年始,巢湖实行封湖禁渔,一年时间半年禁捕,并通过实行人工鱼巢、人工放流等措施,保持20多年来巢湖渔业资源一直经久不衰。20世纪80年代时,巢湖有几百条渔船。20世纪90年代,巢湖渔船达到1000多条。
土壤地貌:巢湖水域自然生态环境独特,巢湖东南部多山地岗峦,分布有银屏山、冶父山、大别山、防虎山、浮槎山等低山丘陵,北部地势平坦,姥山、孤山镶嵌在湖泊中、西部。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并形成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形状,地形为西高东低、中间低洼平坦。巢湖湖泊形态呈东西两端向北翘起,中间向南突出,成凹子形,状如鸟巢。巢湖一般水深3-4米,平均水深3.06米,水深变幅为1-6.78米。整个湖底以沙土、粘土为主,淤泥层较薄。总体上,巢湖水质优良,矿化度很低,酸碱适中,溶解氧含量高。湖内浮游动物153种,其中原生动物43属59种,占总种数的38.56%;轮虫类20属48种,占总种数的31.37%;枝角类14属26种,占总种数的16.99%;桡足类20种,占总种数的13.07%。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在650-9770个数单位/升,平均1170个数单位/升,冬季最低。巢湖银鱼食物中以桡足类为主占个数比例70.11%±10.57%,其次是枝角类为29.84%±10.62%,轮虫数量极少仅占0.05%±0.11%。其中哲水蚤个数比例最高,平均为48.46%±8.58%;其次是剑水蚤和裸腹蚤。
水文情况: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水系发达,流域西北以江淮分水岭为界,东濒长江,南与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以及皖河流域毗邻。呈东西长、南北窄状分布。巢湖水量和水位常受河流水情所控制,入湖径流的补给系数(流域面积除以湖泊面积)为12。地面径流量占入湖水总量的74.55%,而湖面降水面积占14.35%。水位8米时,面积755平方公里,容积17.17亿立方米。每年降水有利于改善湖水营养条件,集水区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流入巢湖,改善水体营养条件,促进湖泊饵料生物大量繁殖,促进巢湖银鱼生长。
气候情况:巢湖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湖区总体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水温17.3℃,年平均温度15-16℃,1月平均气温2-3℃,7月平均气温28-30℃,7月平均水温29.3℃,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高水温35.4℃,极端最低气温为-13.2℃,无霜期224-252天。适宜巢湖银鱼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