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金银花
尖山金银花是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尖山金银花,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新密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241.3小时,日照率52%,太阳总辐射量114.07千伏/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4.30℃,平均温度在26.9℃,温差26.5℃,年降水量700毫米以上,适宜金银花生长。五月下旬,金银花花蕾上部突起,颜色青白色或白黄色时,中午采摘最佳,花蕾针一般长4.5-5.5厘米,如果采摘不及时,而使花蕾开放,不仅质量差,而且产量低,一般采用烘干的方法,密银花质量最佳。尖山金银花,花条长、质净优、骨茬硬,色茶直斜相伴,垂而不倒、茶水金黄、味香浓郁,素有“五指岭金针”之美名。尖山金银花不仅是茶坛名品,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012年8月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尖山金银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尖山金银花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新密市尖山风景区、米村、牛店3个乡镇。涉及巩密关、国公岭、钟沟、田种湾、尖山、丁沟、下寺沟、牛心石、沙古堆、楼院、五虎沟、神仙洞、米村、贾寨、朱家庵、马寨、范村、杨岗、柿树湾、牛店、助泉寺、花家店、北召、南龙、小寨、陈庄、李湾、王庄共28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9′00″-113°41′00″,北纬34°40′00″-39°19′00″。2012年,新密市尖山金银花区域保护总面积257平方公里,适宜金银花种植面积为670公顷,年总产量300吨。
据考证明代尖山已开始栽培金银花,有五百余年历史。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金银花出密县五指山”。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修订《密县志》记载:“鲜者香味甚佳,山中种植者多,颇获利”。据上海图书馆藏《密县志》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密银花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换回白银八万两。”1949年以来,密银花在历年广交会上以“正品金银花”展销。20世纪80年代,新密市开始了小面积大田栽培。1980年,国家医药局组织品尝鉴定会认为:“密银花味浓香,为全国之冠。”
土壤地貌:新密市境内西高东低,西北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绵延,沟谷纵横,东部为平原,形如簸箕。山地丘陵和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21.2%、57.3%和21.5%。土壤类型包括:褐土、红粘土、紫色土、潮土。全市以褐土为主,土层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透水性好,有机质含量2.22%,全氮0.104%,速效磷11.7ppm,钾127ppm,平均pH值8.2。
水文情况:新密河流属淮河水系,西北山区部分水流注入黄河,主要河流有:溱水、洧水、绥水等,有大中小型水库37座:李湾水库、五星水库、曲梁水库、曹马沟水库、云岩宫水库、红石峡水库、张庄水库、河西水库、槐树嘴水库、九龙庙水库等,总库容量8968立方米,境内地下水流资源分布不均,多年地表平均泾流量1.12亿立方米。
气候情况:新密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候干燥,雨雪较少,四季分明,季风转换明显,主要灾害性天气类型有干旱、干热风、暴雨、冰雹等,尤其干旱为最,干旱几率十年五遇,春旱较多,伏旱次之,日照时数2241.3小时,日照率52%,太阳总辐射量114.07千伏/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4.30℃,最冷在元月份,平均温度在0.4℃,最高在7月份,平均温度在26.9℃,温差26.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5℃,最高42℃,年降水量700毫米以上,海拔1000米以上的尖山风景区年平均气温11.6℃,绝对湿度15.6毫帕,pH值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