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芭蕉芋猪
雷波芭蕉芋猪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雷波芭蕉芋猪,四川省雷波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雷波芭蕉芋猪指在雷波县境内以生鲜或晒制的芭蕉芋茎、叶、块根,经粉碎发酵后作为主要原料喂养的生猪,当地俗称“芭蕉芋猪”。雷波用芭蕉芋(又称蕉藕)喂猪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用芭蕉芋作为饲料出栏的猪肉具有色泽一致,肉质红润,食之鲜嫩,可口化渣的特点。2011年8月1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雷波芭蕉芋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雷波芭蕉芋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境内,包括锦城、南田、汶水、黄琅、永盛、西宁、上田坝、莫红、山棱岗、马颈子、卡哈洛等,共33个乡镇。产区版图面积1993.5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产区位于北纬27°36′—27°49′,东经103°45′—103°47′;主要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高二半山、二半山、干热河谷带。产区常年芭蕉芋种植面积稳定在6400公顷以上,总产量在46.7万吨(包括鲜芭蕉芋块、茎、叶)以上。2009年,雷波县年出栏芭蕉芋猪2.5万头,产值4000万元。2010年,雷波县已建成芭蕉芋猪园区(养殖小区)6个,培育规模化、标准化重点示范户152户,年可出栏“芭蕉芋猪”12万头。2011年,雷波县存栏芭蕉芋猪10.03万头,出栏芭蕉芋猪11.2万头。2012年,雷波县建成芭蕉芋猪园区(养殖小区)6个,培育规模化、标准化重点示范户152户。全县芭蕉芋种植面积达9万亩,出栏芭蕉芋猪11.8万头,产值2.4亿元。2018年,雷波县已建成7个标准化芭蕉芋猪种养示范基地,并先后投入运行,带动贫困户种植芭蕉芋2000亩。基地存栏能繁母猪600余头,安装芭蕉芋一体化加工机械7套,收购鲜芭蕉芋750余吨,加工销售粗制淀粉45吨,贫困户向基地销售鲜芭蕉芋现金收入55万元,新增出栏芭蕉芋猪标准化产品5000头,产值达1500万元。
据1997年5月版的《雷波县志》记载,1959年,雷波县农科部门从云南省红河州引进芭蕉芋在金沙江边的顺河乡试种,其适应性强,产量高,是猪的精饲料之一,随后在南田、杉树堡、永盛等乡镇普及。到1990年,全县种植面积4万多亩,总产量2.52亿斤,一般亩产5000斤。用芭蕉芋饲养猪历史悠久,据《雷波县志》记载,芭蕉芋历来就成为养猪业的主要饲料来源。20世纪60年代,雷波县引进种植芭蕉芋,从金沙江河谷的柑子、中田、谷米等乡,到高海拔的箐口、谷堆等乡,均有其踪迹。20世纪60、70年代,雷波县农户开始用芭蕉芋(又称蕉藕)喂猪,一般自己宰杀食用,少有出售。20世纪90年代后,芭蕉芋猪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起,雷波县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决定推广芭蕉芋饲喂生猪这一项目,打造无公害的“芭蕉芋猪”及其产品,实施品牌战略,使畜牧产业加速惠民富民进程。在杉树堡乡建立了“芭蕉芋猪”生产基地,以基地示范辐射带动项目实施。2009年,雷波县已建4个芭蕉芋猪科技示范园区。《雷波芭蕉芋猪养殖技术规程》成为凉山农业地方标准。
土壤地貌:芭蕉芋猪产区地处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金沙江中下游的向阳地带,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地理环境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四季分明,其基本地形特征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而且水质好,无任何工业污染。土质是紫黄泥土、黑油沙土、渣胡豆土等土壤,土层深厚,保墒性好。pH值在6.0—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1.5%,含全氮0.1—0.2%,含全磷0.15—0.2%以上,海拔在350米至1800米之间。坡度为5—25度,最适合种植芭蕉芋饲养生猪。
水文情况:产区地处金沙江沿岸、金沙江从西向东穿越产区全境有中国第二大的国家巨型电站一座,有溜筒河、西苏角河、西宁河三大河流,有乐水湖、马湖两大湖泊。地下水资源丰富,产区范围内无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源,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气候情况:雷波芭蕉芋猪产区属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163.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751.8毫米,全年无霜期270天。具有四季分明、降水适中、水光热同步等特征,非常适宜种植芭蕉芋饲养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