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米
宁夏大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宁夏大米,宁夏回族自治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宁夏大米表面光滑,晶莹剔透,细腻油亮,入口粘而不腻,滑润爽口,口感极佳,但宁夏稻谷整精米率偏低,垩白度较高,是影响宁夏稻米市场品质的主要因素。随着近年发展大米产业,特别注重和强调了外观和加工品质,新育和引进品种整精米率有显著提高,垩白率有明显下降,透明度提高,米粒变长,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宁夏大米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微生素和微量元素。2008年12月0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宁夏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宁夏引黄灌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稻区。宁夏平原沿河两岸,地势平坦,享黄河之利,旱涝无虞,是宁夏农业的精华之地。水稻一年一熟,多与旱作物轮种,实行稻旱三段轮作制或两段轮作制,局部低洼盐碱地实行连作种稻。宁夏稻区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轻,污染源少,生产的大米表面光滑,晶莹剔透,细腻油亮,入口粘而不腻,滑润爽口,口感极佳。“宁夏大米”在巩固陕、甘、蒙、青等周边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以高端、精品、高附加值为核心的有机米、蟹田米、胚芽米、富硒米等优质产品,抢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高端消费市场,并出口蒙古、阿拉伯等国家。“宁夏大米”的集约化生产也遥遥领先于全国,在消费中赢得了高端消费的认可。截至2008年底,宁夏平原灌溉耕地已达550万亩,水稻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宁夏大米生产面积6.67万公顷,年总生产量60万吨。
宁夏平原灌区种稻始于6世纪后半叶,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北周移江东之民于宁夏,带来水稻栽培技术。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是唐代贺兰山下营田中,已普遍种植水稻。《宋史》中即有“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的记载,足见千年前宁夏地区的水稻种植就已相当发达。清朝,康熙皇帝过宁夏时,曾将宁夏大米钦点为筵席主食,称为“珠梗米”。新中国成立后,宁夏水稻经历了多次的品种改良换代,近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又鉴定出了一种新的“粳型杂交水稻”。
宁夏大米分布于宁夏中北部的黄河冲击平原(称宁夏平原)。宁夏平原位于东经105°00′-106°08′,北纬37°04′-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