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中国 / 浮梁茶
浮梁茶 “品牌守护者计划”
浮梁茶,是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特产,具有“外形紧细圆直、色泽翠绿、叶底明亮”的特点,是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江西 景德镇 浮梁
东经117°12′北纬29°21′

浮梁茶

地域特色“农品牌”

浮梁茶是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浮梁茶,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浮梁茶具有外形紧、细、圆、直,色泽干、湿、翠、绿,叶底明亮等特色。民国四年(1915年),浮梁县严台村 “天祥茶号”生产的工夫红茶,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从此,浮梁工夫红茶与斯里兰卡的高地茶、印度的大吉岭茶一起,被列入世界三大高香茶。2010年,“浮梁贡”茶叶被特选进入上海世博会,成为江西唯一入选世博会的农产品。2010年12月2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浮梁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浮梁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域范围为浮梁县属以下乡镇:瑶里镇、鹅湖镇、庄湾乡、王港乡、湘湖镇、西湖乡、勒功乡、江村乡、经公桥镇、峙滩乡、兴田乡、蛟潭镇、黄坛乡等1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1′00″—117°42′00″,北纬29°09′00″—29°56′00″。2017年,浮梁县有茶园15.66万亩,茶企61家、专业合作社135家。茶叶总产量达8493吨,外贸茶2700吨,茶农队伍5.5万人,人均涉茶收入9540元。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唐王敷《敦煌变文集》中记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中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浮梁已是赣北、皖南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元和八年(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名著《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写,说明当时浮梁茶叶市场已颇有名气。中唐以前,浮梁无茶叶加工技术,唯有生羹汤饮。中唐至宋代中期,以生产片茶为主。宋后期,散茶出现,并逐步取代片茶。自唐以降,浮梁的“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以其“色艳、香郁、味醇、形美”四绝,历宋、元、明、清数代而不衰,成为经世品牌,诏为贡品。元代,浮梁绿茶生产工艺已趋定型。明汤显祖在其《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一文中,曾对浮梁茶有过描述:“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系其薄者……”。清道光年间,红茶制作工艺传入浮梁,给浮梁茶叶生产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浮梁工夫红茶以其“外形美观、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闻名,远销欧美市场。民国四年(1915后),江村乡严台村江智甫“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改革开放后,浮梁县将茶叶作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茶叶的面积和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2007—2009年,浮梁县整合各类支农资金2100万元扶持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吸纳社会资金2300余万元投入茶产业。

土壤地貌: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地面积的41.7%;100—500米占30.6%;100米以下占27.1%。区域内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水、热、生物资源丰富,山地林木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79.4%,茶园遍布山坡、丘陵。自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达14.5%,pH值4.3—5.5之间。

水文情况:浮梁县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1700—19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境内有昌江河、东河、西河,横贯全境。为茶叶的生产准备了充足的水资源条件。

气候情况:浮梁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7℃,日照率45%,相对湿度79%,无霜期247天。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为浮梁茶的生产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品牌荣誉

立足好产品,荟萃品牌知名度
  • 2020年09月14日

    『浮梁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互认互保清单产品。

  • 2019年11月15日

    『浮梁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 2010年12月24日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浮梁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说一说

发个说说+
更多+
浮梁茶还没有说说/动态哦~

猜你喜欢 ^_^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