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大豆
巴彦大豆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巴彦大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巴彦大豆籽粒饱满,呈黄色,粒圆型,直径为4-9毫米之间,表无杂,表面光滑。巴彦大豆以高油、高蛋白享誉世界,品种以高油、高蛋白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2008年7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巴彦大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巴彦大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巴彦县内的18个行政乡镇,即巴彦镇、松花江乡、富江乡、巴彦港镇、西集镇、丰乐乡、兴隆镇、红光乡、万发镇、德祥乡、天增镇、山后乡、黑山镇、龙泉镇、华山乡、龙庙镇、洼兴镇、镇东乡。其中小城镇10个(两个建制镇)、116个村(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村)、1351个自然屯、4个国有林场,2个国有原种场、1个国有种畜场。巴彦县是国家野生大豆原始基因库,也是中国野生大豆原产地保护地域、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和绿色食品大豆原料基地、国家绿色食品大豆原料生产基地县。2007年,巴彦县大豆种植面积12万公顷,年总产量25万吨。2008年,巴彦县大豆保护区面积为2000亩,大豆示范种植面积60万亩。巴彦县通过法国基因时代认证非基因大豆10万吨,认证绿色食品大豆基地为50万亩(10万吨),巴彦县也是国家无公害大豆基地县,认证无公害大豆70万亩(14万吨)。
据《巴彦土壤志》记载,“巴彦苏苏,周秦之际为肃慎居住的地方,以后为夫余、勿吉,辽金时代为女真部落居住,在少凌河出土的铧子证明金代已有农业种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巴彦苏苏大面积开荒。”据《巴彦志》记载巴彦农作物以大豆、谷子、小麦、高梁、玉米、大麦等为主。巴彦县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誊,栽培大豆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及向外出口量。1957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巴彦县大豆,博得国际友人的称誊。1980年-1990年,大量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量都在3万吨以上。1991年以后,随着国内加工业的发展,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大豆作为重要农业资源出口受到限制。1995年,仍然有韩国客商在该县天增镇建立专供基地,基地面积3万亩产量5000吨。
土壤地貌:巴彦县土壤共有9个土类,19个亚类,32个土属,计62个土壤类型。9个土类是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泛滥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和沙土。全县幅员面积3135.2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31.33万公顷,耕地面积22.67万公顷,耕地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力较高的土壤约占90%以上。腐殖质层厚度达20—7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3.72%,含氮0.168%,含磷0.99%,含钾1.80%,PH值6.7,呈中性。全县地势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62%,地理形状为楔形,海拔最高为564.3米,最低海拔110米。
水文情况:巴彦县有较大河流14条,河道总长475.7公里。全县地下水资源存储量6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供给量为3.97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2.224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73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为869立方米,亩均水量212立方米。
气候情况:巴彦县地处中高纬度,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严寒。年平均气温为3.1℃,最高气温曾出现过37.9℃,最低气温达-42.5℃,年≥10℃活动积温为2658.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82.2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669.4小时。5—9月份作物生长期日照为1252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46.9%,历年平均初霜期为9月21日,历年平均无霜期为131天。全年结冻期为14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