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独头大蒜
大理独头大蒜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理独头大蒜,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大理独头大蒜为紫皮蒜,蒜头扁圆形或圆形,不分瓣,肉质乳白色,色泽一致,蒜味辛辣(比白皮大蒜辛辣)回甘,香味较浓。蒜头大小规格一般分为横径4厘米以上、3-4厘米、2-3厘米、2厘米以下等。大理独头大蒜个头大、质优,外形美观,食用剥皮方便,可食率比普通瓣蒜高5-10%。外观整齐、洁净,无离体碎皮,蒜头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明显缺陷。2010年5月2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大理独头大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理独头大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大理市、弥渡县、宾川县、洱源县、祥云县、永平县、鹤庆县等7县市4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52′—101°03′、北纬24°40′—26°42′。2010年,大理独头大蒜生产规模1.33万公顷,年产量14.4万吨左右。
大理白族自治州种蒜历史悠久,各县皆有栽培,尤其是弥渡县、洱源县、宾川县等。早在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就记录有现洱源县右所地区种蒜历史,记有“湖中渚田甚沃,种蒜大如拳而味异”;以及康熙、雍正、道光、光绪年间的云南大理方志篇物产中均记载有大蒜。但过去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束缚,农民只零星种植,商品量不大。1984年,中国开始实施以产销逐步放开为主要内容的蔬菜体制改革后,“南菜北运”的规模逐年扩大。大理独头大蒜由过去的零星分散种植,发展到集中连片种植。1992年,大理独头大蒜大面积生产上开始推广运用经试验成功的紫皮大蒜“提早抽苔”先进技术,使蒜苔、蒜头的上市期提早40-50天,而且产生了食用方便、品质好、个头大的独瓣蒜,栽培中独蒜率一般在30%-40%,高者达70-80%。大理独头大蒜产量一般800-1000千克/亩。个大质优的紫皮独头大蒜为中国唯一产区。
土壤地貌: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群山起伏,山地相连,地理环境独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高原湖盆和横断山脉纵谷地貌状。地形分为山地、盆地、河谷三种。大理独头大蒜主要产于盆地、河谷等区域,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1500米,相对高差700米。该范围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越。主产区土壤以水稻土和燥红土为主,该土壤有良好的土体构型,良好的土壤耕性和保肥性能,有机质和养分较充足,水稻土广泛分布于坝区河流两岸及山区梯田,系水耕熟化发育的土壤类型,氮、磷、钾含量比较高,大部份为中性或微酸性。据测定,高产土剖面平均有机质含量4.27%,全氮0.28%,全磷0.32%,碱解氮182.7毫克/千克,速效磷36.2毫克/千克,速效钾115.17毫克/千克,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合作物生长。
水文情况:大理白族自治州水利条件优越,地下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经过近几年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的重点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化程度达80%以上,能保证大蒜正常的生产用水,完全能满足旱能浇、涝能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