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香菇
房县香菇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房县香菇,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适宜种植香菇。房县香菇的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鲜、肉厚,为菇中上品。房县香菇清香、滑腻,营养丰富,风味独特。2008年7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房县香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房县香菇产于湖北省房县城关镇、青峰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业总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房县地处鄂西北,界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海拔180-2485.6米。北与郧县、丹江口市接壤,南邻神农架林区,东界保康、谷城县,西连竹山县。2008年,房县香菇总生产面积53333.3公顷,总产量5350吨。2021年,经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房县香菇品牌价值高达4.43亿元,产品销往日本、德国、比利时等18个国家,年收入3亿元,出口创汇9500万美元。
从唐朝至今,房县人民一直有生产、食用香菇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农桑辑要》上就有记载,在唐朝苏恭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县香菇的人工栽培方法。史书记载,唐中宗李显(庐陵王)流放于房县回京后,钦点“房县香菇”作贡品,从而使“房县香菇”成为房县“流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该县栽培利用的历史渊源可究。房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香菇生产,一直把香菇作为房县的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房县食用菌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使香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香菇生产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房县列为全国香菇重点生产县。
品质特性:房县香菇的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鲜、肉厚,为菇中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