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党参
宕昌党参是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宕昌党参,是甘肃省宕昌县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宕昌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这里地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过渡区域。层次分明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党参的种植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宕昌党参的品种主要有纹党、白条党和野党。其中,纹党的种植主要分布在官亭镇、狮子乡、竹院乡等乡镇,白条党主要分布在好梯乡、南阳镇、韩院乡等乡镇。 宕昌党参生产表现出群众积极性高、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种植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产品体长均匀、皮薄、有柔韧性,气味芳香、嚼之无渣、味甘甜,药用成分含量高。宕昌党参主根形状多呈长圆柱形,近梢渐细,顶端有一膨大的根头,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俗称“狮子头”;根粗壮而分枝少,上部光滑或近光滑;主根肥大、肉质,鲜条白色,尾端断裂处有黑色胶状物质,干后外皮呈米黄色,头茎至分叉有环形横纹,侧根呈纵纹,断面髓部米黄色,质地紧密嚼之甘甜无渣。2011年9月1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宕昌党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宕昌党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主要位于宕昌县东部的西汉水上游的好梯河流域、良恭河流域以及良恭河流域与白龙江流域相接的高寒阴湿地带,东经104°36′—104°47′,北纬33°55′—34°02′,海拔1800—2400米,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沙金乡,南接武都区,西接临江乡毛羽山村,北至兴化乡磑子坝村。区域内有好梯、韩院、南阳、兴化、竹院、狮子、新寨、官亭、两河口9乡镇的109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225.2平方千米。2009年,宕昌县种植党参面积5.6万亩,年产党参4.2万吨。2011年,宕昌县25个乡镇有21乡镇种植党参,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4万吨,产值达1.6亿元,占产区农民经济收入的61%。2013年,宕昌党参的种植面积达到8.2万亩,年产量可达2.5万吨。
宕昌党参品质优良,销售历史悠久。清光绪三十三年(1874年),宕昌党参外销300余担。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宕昌党参总销售量18万斤。1965年,党参逐渐变家种以来,宕昌当地群众一直把党参作为主要经济作物。20世纪80年代开始,宕昌党参大量种植,年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以上,年产50万千克。同时销量大增,一度远销东南亚。随着产销量增大,种植技术及种植模式也得到了很大发展。1991年,在好梯农民土专家彭吴善创试下,党参剪茎促根技术从此诞生,在专业技术人员和药农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总结出了剪茎促根栽培技术要点,并规范了该项技术(党参剪茎技术)。从整地、密植、田间管理、初加工及控制污染等各个环节都做到科学管理,由于措施得当,使党参生产的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保障了药材质量和产量。1992年宕昌党参在好梯一带较大种植规模逐渐形成,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总产量0.93万吨,年产值2790万元。随着规模扩大,产量进一步提高,加上当时市场因素影响,党参价格逐步提升,生产迎来大发展,1997年产区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年产1.6万吨,产值9600万元。这一时期党参专业市场在民间已经形成,宕昌党参开始品牌化发展,外地客商不再转场,直接到产地收购。经过多年发展,种植技术和规模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