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夏橙
秭归夏橙,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特产,具有“皮薄色鲜、脆嫩化渣、香浓味甜、汁多少核”的特点,是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秭归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柑橘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34年),楚国大夫屈原就有咏橘言志诗《橘颂》问世,“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秭归现存明清两代的9部《归州志》中都有橘、橙、柑、柚的情况和资料。如道光壬午年(1882年)《归州志》卷八载:“其物产可纪者於果则有橘、橙、柑、柚(小曰橙,大曰柚)”。民国十一年(1922年)《秭归县行政统计报告书》载“旷野隙地,数年成树结实”,对柑橘的栽培方法、收获时间、产量、销路、价格等亦有记载。当时秭归县‘柑’栽培面积居首,’橘’次之。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坝上库首,全县国土面积2274.15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光温同步,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北有天然屏障大巴山、巫山,冬温较高,素有“湖北省冬暖中心”之美誉。多年平均气温18.1℃,≥10℃的年活动积温5400~6800℃,年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4℃以上,7月平均最高气温38℃,1月平均气温6.5℃,年日照时数1600~1700t,年降水量900~1200㎜,年无霜期达306天 ,年相对湿度72%。县境内水系发达,呈“蜈蚣”状分布。长江是秭归县最大的水系,三峡工程建成后县境内长度缩小至69.09公里,江面变宽,高峡平湖库岸线总长度达408公里。此外,较大的外流水系有8条,均注入长江。江北有良斗河、泄滩河、香溪河和龙马溪,江南有清港河、童庄河、九湾溪和茅坪河。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1952.47平方公里,流域长度为245.6公里,年径流总量为17.87亿方(香溪河除外)。这8条河流还有大小支流135条。秭归县地形复杂,深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为四川东褶及鄂西八面山坳会合带。巫山山脉延伸境内,多为南北走向。浩瀚长江切断三峡,由西向东纵贯全境。地势是西南高,云台荒顶海拔达2056.9米;东北低,茅坪河口海拔仅65米。其间山峰对峙林立,山峦起伏重迭,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7座,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8座。属鄂西南山区。我县地貌主要有低山、半高山和高山三种类型。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后形成的水库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更明显。适于柑橘产业特别是晚熟柑橘的发展, 优越而独特的气候条件是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在整个三峡地区尤为明显。秭归县土壤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四种类型,质地疏松,透气性能好,富含磷、钾等矿物质,PH值平均6.40。土壤化验结果,有机质含量平均23.84g/kg,全氮含量平均为1.37g/kg,速效钾159.13mg/kg,速效磷26.58mg/kg。基地无工业“三废”,无大气污染,无重金属污染,森林覆盖率高达78.98%。
秭归夏橙,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秭归夏橙是1970年代从四川引进,经区域栽培,表现较优,主要有伏令夏橙,无核伏今,奥林达、康贝尔、卡特,福罗斯特夏橙等品系,但种植面积最多的是伏令和无核伏令夏橙。秭归夏橙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或圆球形,单果重≥150克,鲜食、加工兼用,耐贮藏。果皮色鲜,橙黄至橙红色,皮较薄。果肉肉质脆嫩化渣、香浓味甜、汁多、少核或无核,耐贮运。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秭归夏橙”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秭归夏橙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秭归县的泄滩、水田坝、归州、屈原、郭家坝、沙镇溪、梅家河、两河口、九畹溪、茅坪等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0′,北纬30°38′一31°11′。总生产面积1333公顷,年产量19000吨。2017年秭归夏橙丰收,产量突破3000万公斤。
秭归夏橙于20世纪70年代从重庆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当时选择长江北岸的南坡栽培,主要种植于泄滩乡,其次是屈原镇的龙马溪村。20世纪80年代初将桃叶橙、脐橙、锦橙誉为“峡橙三秀”。1992年省农业厅总农艺师李祥瑞鉴定秭归夏橙优于锦橙,遂将“峡橙三秀”改为“桃叶橙、脐橙、夏橙”。2000年前后将“桃叶橙、脐橙、夏橙、锦橙”誉为“峡橙四秀”。
气候: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坝上库首,全县国土面积2274.15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光温同步,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北有天然屏障大巴山、巫山,冬温较高,素有“湖北省冬暖中心”之美誉。多年平均气温18.1℃,≥10℃的年活动积温5400~6800℃,年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4℃以上,7月平均最高气温38℃,1月平均气温6.5℃,年日照时数1600~1700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年无霜期达306天,年相对湿度72%。
水文:县境内水系发达,呈“蜈蚣”状分布。长江是秭归县最大的水系,三峡工程建成后县境内长度缩小至69.09公里,江面变宽,高峡平湖库岸线总长度达408公里。此外,较大的外流水系有8条,均注入长江。江北有良斗河、泄滩河、香溪河和龙马溪,江南有清港河、童庄河、九湾溪和茅坪河。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1952.47平方公里,流域长度为245.6公里,年径流总量为17.87亿方(香溪河除外)。这8条河流还有大小支流135条。
地貌:秭归县地形复杂,深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为四川东褶及鄂西八面山坳会合带。巫山山脉延伸境内,多为南北走向。浩瀚长江切断三峡,由西向东纵贯全境。地势是西南高,云台荒顶海拔达2056.9米;东北低,茅坪河口海拔仅65米。其间山峰对峙林立,山峦起伏重迭,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7座,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8座。属鄂西南山区。秭归县地貌主要有低山、半高山和高山三种类型。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后形成的水库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更明显。适于柑橘产业特别是晚熟柑橘的发展,优越而独特的气候条件是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在整个三峡地区尤为明显。
土壤:秭归县土壤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四种类型,质地疏松,透气性能好,富含磷、钾等矿物质,pH值平均6.40。土壤化验结果,有机质含量平均23.84克/千克,全氮含量平均为1.37克/千克,速效钾159.13毫克/千克,速效磷26.58毫克/千克。基地无工业“三废”,无大气污染,无重金属污染,森林覆盖率高达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