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淮山
金田淮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金田淮山,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的桂平市地理资源优势明显,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气温适宜的地理气候水文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金田淮山的种植生长。金田淮山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优良品质,使金田淮山成为广西地理标志产品。金田淮山以洁白、味道香甜、粉质高、营养好、外观圆长直条而闻名。2010年4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金田淮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金田淮山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桂平市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罗播乡、木根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414个行政村、7763个村民小组、1个国有林场。以金田镇为中心的全市淮山种植带常年种植面积在3—5万亩之间,总产鲜淮4.5—9万吨。2008年,桂平市淮山种植面积3.4万亩,总产7.36万吨。2015年,桂平市淮山种植面积5.3万亩,年产3.85万吨,总产值达2.87亿元。
金田淮山是广西桂平市的传统特色经济作物和重要土特产品,其栽培始于19世纪50年代,其以色白、粗纤维少、质地细腻、粉质足、口感好而闻名。由于金田淮山最初以在金田镇种植为主,因此广大消费者习惯称其为金田淮山。相传19世纪50年代,适逢建国初期,物质匮乏,人民生活困苦。为填饱肚子,金田镇的村民常常入深山打猎、采挖。一日,一刘姓村民行至紫荆山深处,见到几棵植物都长着尖卵型的叶子,藤蔓缠在树上,好奇之下,拿随身所带的小铁锹向下挖,挖出一条条拇指般粗的小薯,遂带回村中。初时,无人见过都不敢吃,但其时正值困苦之时,人人饿着肚子,有大胆的村民拿回家烹煮,试吃。试吃之下,惊呼乃人间美味。自此,越来越多的村民到山中采挖这种小薯。后来,村民才知道这种小薯叫“淮山”,又名“山药”,于是把这种小薯在自家田里进行人工栽培。淮山品种以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金田淮山等优质高产品种为主,优质品种率达到80%;淮山标准化栽培技术率达到85.5%;淮山1级、2级和合格质量等级占总数的90%左右;分春、秋两季种植,收获期12月至次年3月。
金田淮山以块茎为收获物。块茎呈长棒形,长60—100厘米,横径2.5—5厘米,外观圆直,折断后有少量粘丝;单条质量一等品900—1500克,二等品≥650克,三等品≥350克。表皮略带粉红色或肉色,皮薄、须根少而短;薯肉白色粉质,肉质柔软、纹路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