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西马铃薯
胶西马铃薯是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胶西马铃薯,山东省胶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胶州市胶西镇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与河潮土,水浇条件良好。种植的品种主要为荷兰七号和荷兰十五,该系列品种特点为芽眼浅,外观光滑呈金黄色,薯肉细腻黄色,适宜鲜食,口感极佳。平均单果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1500克左右。胶西镇的马铃薯主要有早春拱棚马铃薯、春大田平膜马铃薯种植及秋大田平膜马铃薯三种模式。2010年12月2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胶西马铃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胶西马铃薯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位于胶州市西部,胶西镇全境。北起傅家村,南至苑家会村,西起宋戈庄村,东至尹家店村,包括宋戈庄、苑戈庄、傅家村、苑家会等7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9°83′00″—119°95′00″,北纬36°22′00″—36°31′00″。2009年,胶西镇马铃薯的总收入达3.6243亿元,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68%。2010年,胶西马铃薯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其中80%销往东南亚、中东、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产区主要分布在墨水河两岸和胶西镇北部平原,涉及村庄46个,人口3.8万人。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65家。2013年,胶西镇共种植11万亩土豆,年产量可达到30余万吨。2014年,胶西马铃薯早春拱棚马铃薯在青岛地区的市场份额占到90%,胶西镇有协会1家,协会下设会员单位及专业合作社98家,恒温库的总量20万吨。2015年,胶西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占整个青岛土豆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胶州市胶西镇开始种植马铃薯。20世纪90年代中期,胶西马铃薯已发展为规模化和品种化种植。21世纪初,为了增创优势,突出特色,胶西镇党委、政府把蔬菜产业,特别是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确定为强镇富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来抓,制订了《胶西镇“一村一品”发展规划》。2006—2008年,青岛市政府利用三年的时间在胶西镇建设了6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区,总投资达到2800多万元。2007年,为进一步提高胶西马铃薯的规模化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胶西马铃薯的品牌建设,胶西镇成立了胶州市第一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009年,胶西镇成立了胶州市出口马铃薯协会。同年,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胶西镇马铃薯生产基地整体实施了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被青岛市经贸委定为青岛市市控蔬菜生产基地。 2009年、2010年,胶州市政府在胶西镇连续召开了两届春季马铃薯国际交易会,通过交易会使胶西马铃薯进一步加强了国际交流和贸易,提高了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010年,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胶西镇建设了首个马铃薯出口产业基地。
土壤地貌: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西马铃薯生产区域范围以平原为主,其中北部平原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墨水河两岸主要为河潮土,土质疏松肥沃,养分含量高。区域内土壤pH值6.4—6.8,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4%,碱解氮126毫克/千克,速效磷58毫克/千克,速效钾132毫克/千克,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水文情况:胶州市境内有墨水河、十米河、小新河等三条河流。墨水河境内长19千米,流域面积1.8平方千米,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地下水资源有墨水河两侧呈带状分布的第四系冲击层,水质良好,开发方便。
气候情况:胶州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年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为40.3℃,极端最低为零下17℃。全年无霜期200d左右。多年≥0℃的积温为5031.6℃,≥10℃的积温为4516.5℃。年平均日照时数2583小时,平均年降水量896毫米。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年降水量的65%,正值马铃薯块茎膨大需水多的时期,气候特点能够满足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喜冷凉、长日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