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泉芸豆
拜泉芸豆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拜泉芸豆,黑龙江省拜泉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拜泉县是全国农业生态先进县,芸豆的种植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拜泉芸豆,色泽光亮、颗粒饱满,口味香甜。 2009年5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拜泉芸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拜泉芸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黑龙江省拜泉县境内,包括拜泉镇、丰产乡、长春镇、大众乡、兴农镇、兴华乡、上升乡、国富镇、新生乡、三道镇、兴国乡、爱农乡、富强镇、龙泉镇、永勤乡、时中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25°30′-126°33′,北纬47°17′-47°52′。据2011年统计,年均种植面积在15万亩以上,产量在18万吨以上。拜泉县严格按照A级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出口数量逐年增加,出口质量倍受中外客商的青睐。2011年,拜泉县成为中国芸豆主要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到美国、日本、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大约在20世纪初,随着近代东北黑土地垦殖的迅速展开,拜泉芸豆开始在拜泉境内引种,并很快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农民的主要食品基本构成部分,成为家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被誉为黑土地上的宝石、农民的细粮。当地居民将收获的芸豆加水煮烂,捣成泥状或干磨成粉,加糖制成豆沙,用做各种主食和点心的馅。用黄米面、小麦粉、玉米面、糯米面乃至土豆淀粉制作外皮,包出的各种豆包类食品香美可口,诱人食欲,而且抗饿,在温饱难以解决的困难生存条件下属硬干粮,在城里人心目中,以芸豆为原料的黏豆包是比细粮还要珍贵的佳食美餐。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一进腊月门,家家淘黄米,户户包豆包,村民们互相帮忙,围火盆,就油烛,嘻嘻哈哈、热火朝天地包着一盖帘又一盖帘的黏豆包备用,要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三(小年)以后。而整个正月里每天两顿饭中至少有一顿吃黏豆包;夏锄期间,为保持体力,每天也少不了一顿黏豆包,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胖芸豆、大发糕,豆沙馅、黏豆包”,成为拜泉农家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在计划经济时代,拜泉芸豆是仅有的几种出口产品中的重中之重,当时主要是远销苏东。黏豆包为代表的芸豆食品成为拜泉人的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餐饮文化标志。
拜泉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嫩江地区东部。位于东经125°30′13″-126°33′04″,北纬47°17′51″-47°52′52″,是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腹地的由西部平原东部丘陵的地带。海拔高度241-325米之间。全县耕地土壤主要是黑土、草甸土和黑钙土。土地肥力在碱解带213P,有效磷47.1PM,速效钾286PTM,有机质3.4%。属于适于农作物生长的高肥力土壤。县境内通肯河、双阳河、润津河,水系发达,总蓄水量129亿立方米,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气候方面,拜泉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节分明,夏季短暂。年积温2441℃,年降雨量325.7毫米,全县日照时数平均为2544.6小时,年无霜期120天,适合北方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种植芸豆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