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婺源绿茶,江西省婺源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婺源绿茶外形紧细圆直,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
“婺源绿茶”从18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俞德盛”茶号所制“新六香”绿茶还远销西欧。
2008年10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婺源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婺源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08年生产、加工、经营“婺源绿茶”的规模企业35家,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4家、县级9家,通过QS认证的企业17家,11个企业20个产品获得AA级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茶认证。
2009年,婺源县茶园面积已经达15.7万亩,其中有机茶基地5.2万亩,茶叶年产值4.8亿元,外销婺源绿茶占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以上份额。
2017年,婺源县茶园面积达18.8万亩,采制茶叶1.7万吨,加工贸易6.5万吨,实现系列产值35.02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2018年,婺源县发展茶园面积18.8万亩(其中,有机茶园认证面积3.41万亩),茶产业实现系列年产值逾35亿元,全县茶农人均年收3000多元。婺源绿茶品牌价值评估达17.34亿元,位列江西省“四绿一红”品牌整合绩效考核第一名。
婺源有“红绿黑白”四色特产,绿茶在其中最负盛名。绿茶产业一直以来就是婺源的支柱产业之一。
唐代,“茶圣”陆羽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茶经》中记载,“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当时的歙州即历史上的徽州早期,州府在歙县,地域包括现今安徽黄山市辖地域、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和石台县南部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根据此记载,婺源茶无疑是歙州茶的代表。同时,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列出了唐代产茶的八个道、四十三个州郡、四十四个县,婺源位列其中,说明婺源在唐代就是中国著名的茶区。
五代,南唐都置制使刘津在《婺源诸县都制置新城记》中,记述了茶区的盛况:“太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货实多,兵甲且众,甚殷户口,素是奥区……。于时辖此一方,隶彼四邑,乃升婺源都制置,兵刑课税,属而理之。”(《全唐文》卷871)在这篇《婺源诸县都制置新城记》中,刘津已把婺源与浮梁、祁门并列,说明婺源的茶产量并不逊于浮梁、祁门。而在婺源设税茶机构负责管理四县茶税,还说明婺源的税茶额在浮梁、祁门之上,属税茶大县。
宋代,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顾诸之紫笋、毗邻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说明当时婺源的谢源茶,已列入全国六大绝品茶之一。《新广安录》记载,由于婺源茶叶品质优异被直接征收入贡,因而得到了减免茶税的优惠待遇。
古代婺源绿茶产量虽无史料记载,但可以茶价、税率和总税值推算。据推算,婺源绿茶产量在宋代已达万担,明代为六至七千担左右,到清嘉庆时,婺源的岁行茶引已达二万道,占全徽州茶引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一跃成为徽州最主要的产地。“我婺物产,茶为大宗,顾茶唯销于外洋一路”(光绪《婺源乡土志·风俗》)。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徽属茶务条陈》中载记:“徽属产茶,以婺为最,每年约销洋庄(外销)三万数千引。”按每引60千克计算,外销茶已达四万担左右,加上内销和运往上海加工的茶叶,婺源年产毛茶当时预计在五万担以上。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据婺源县政府调查科调查,全县种植茶叶17.2万亩,当时“皖南产茶区域为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朱美予《中国茶叶》记:“六县之中,婺源茶区面积之大,产量之多,推为第一。”
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所著的《茶叶全书》与陆羽的《茶经》、日本高僧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叶经典。其在书中写到:“婺源茶不独为路庄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稍呈灰色,有特殊的樱草香,味特强。有各种商标,以头帮茶(春茶)最佳。”
2005年8月1日,正式启用“婺源绿茶”证明商标。
2006年7月1日《婺源绿茶——江西省地方标准》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公告,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
2013年,婺源县召开全县动员大会,打造“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力争通过八年的努力实现全县“从做普通茶到做有机茶、从绿茶之乡到好茶之乡”的转变。 [8]
2016年,“婺源问茶”乡村茶旅游路线获评“中国十大金牌茶旅游路线”殊荣,全县涉茶人员达22万之多。
2018年,婺源县财政将茶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提升至5000万元,并计划筹措5亿元茶产业引导基金,实施茶业振兴战略。
清光绪年间,“婺源绿茶”获南洋劝业会金奖和美国赛会奖。
民国四年(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茶叶类评比中,婺源“协和昌”茶庄产制的珠兰精茶、“益芳”、“鼎盛隆”茶庄的精制绿茶、“林茂昌”茶号的精制绿茶代表婺源绿茶参评,囊括了一等奖、二等奖和金牌奖,与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等并称“中国十大名茶”。 [8]
2003年开始,婺源县先后获“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全国首批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2007年,“婺源绿茶”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2008年10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婺源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婺源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