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大葱
呼兰大葱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呼兰大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呼兰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呼兰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低,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8种土壤,适宜种植大葱。呼兰大葱一般株高1.5米,白长0.6米,径粗0.03-0.04米。单株重0.5千克上下;丰产单株重的可达1.5千克,株高2米,白长0.8米,葱叶色鲜绿,质地脆嫩,落地即断,甘甜多汁,嚼之无丝。2008年8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呼兰大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呼兰大葱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呼兰区内包括双井镇、孟家乡、长岭镇、腰堡街道、利民街道、呼兰街道、兰河街道等7个乡镇(街道)所辖48个村。2008年底,呼兰区大葱地域保护范围面积11896公顷,生产面积956公顷,年总产量42675吨。2010年,呼兰区原野村大葱的面积有4000多亩。2011年,呼兰区大葱的种植面积约9000亩,原野村占1500亩左右。
呼兰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呼兰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58年后,一直种鸡腿葱,垧产2-3万公斤。1974年后,呼兰区引进海洋葱,经该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特点是白高叶嫩,粗茎味纯,垧产高达7-10万公斤,取名呼兰大葱,有“呼兰葱、阿城蒜、双城菇娘不用看”之誉,成为呼兰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土壤地貌:呼兰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低。“一江四河”形成呼兰肥沃的堆积和冲积平原。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貌类型较为单一,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子为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东部为170米。松花江、呼兰河流经呼兰区西部、中部和南部。呼兰区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8种土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量达3%左右,速效N、P、K含量分别为100-140毫克/千克、10-20毫克/千克、140-200毫克/千克。适于旱田、水田作物生长。
水文情况:呼兰区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境内有“一江四河”同属松花江水系,绕境或穿境巡回流过,流经境内总长226公里。河流水域面积35.1万亩。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GB3838的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的标准。呼兰区现有泥河、腰堡、少陵、团山4座水库灌区,提水工程7座,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喷灌面积1.3万亩,蓄水容量4.5亿立方米。全区有防洪堤防92公里,松花江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呼兰河堤防达到30年一遇防御标准。
气候情况:呼兰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多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3.6℃。年最高平均气温23℃,最低平均气温为-19.1℃;年平均降水量为500-550毫米,但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6-8月为集中降雨时间,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9%;全年平均日照2732.2小时,5-9月日照集中,强度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在5月4日,约143天左右。年平均风速3.5米/秒,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虽然处在全国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带,但夏季气温高,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较为湿润,为种植生产提供了特有的自然条件;气象设施建设上,全区在三条雹线上建有10座炮站,11门高炮,一部增雨火箭车,年保护农田达15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