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中国 / 东璧龙眼
东璧龙眼

东璧龙眼

Dongbi Longan

东璧龙眼圈
果肉淡白,肉脆化渣,汁较多,味浓甜芳香
粉丝 · 0
动态 · --
留言
上市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47
东璧龙眼二维码 东璧龙眼
东璧龙眼 “品牌守护者计划”
东璧龙眼,是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特产,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璧龙眼又名糖瓜密、水糖眼等,原产自开元寺内东塔旁的原东璧寺一隅,因而得名。种植已有70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最优良的鲜食加工兼用的大果优良品种,是重点推广的良种,1992年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鲤城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龙眼产区,龙眼栽培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1700年以上。最早栽培可追溯至汉朝、三国和晋代,宋朝是鲤城区龙眼生产兴旺时期。初唐诗人丁儒,随闽王南下到泉州鲤城时,对南国佳果龙眼赞不绝口,写下了“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液,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的名句。
福建 泉州 鲤城
东经118°35′北纬24°54′

东璧龙眼

地域特色“农品牌”

东璧龙眼是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特产,又名糖瓜密、水糖眼等,原产自开元寺内东塔旁的原东璧寺一隅,因而得名。东璧龙眼果皮稍厚,果肉淡白、透明、嫩脆,味浓甜,渣极少。

鲤城区地处亚热带,枕山面海,冬季戴云山挡住了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春夏季又受东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泽的滋润,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湿多雨,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使东南季风带着大洋水气频频而来,形成了适宜龙眼生长优越的自然气候及环境条件。地貌属福建省东南部沿海花岗岩低山丘陵及冲积平原区,东北部为冲积平原,西南为丘陵山地,地势由西南部向东北倾斜。年降雨量均在1300—1600毫米之间,晋江水系横贯全区,水资源丰沛。鲤城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2℃,降水量平均1420毫米,日照时数1726.3小时。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和降水,为龙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东璧龙眼原产自开元寺内东塔旁的原东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第一代母树已经枯死。泉州现存的东璧龙眼树分布在开元寺内及承天寺、泉州旧农校、党校,属于东璧龙眼的第二、三代,约有20多棵。20世纪50、60年代,东璧龙眼从开元寺内大量嫁接出去。从开元寺嫁接出去的龙眼分布在南安、洛江、惠安、莆田、漳州等地。

东璧龙眼

历史人文/发展历程

讲述特色农产品自己的故事

鲤城区是龙眼的发祥地,龙眼栽培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1700年以上。

鲤城区最早栽培龙眼可追溯至汉朝、三国和晋代。

初唐诗人丁儒,随闽王南下到泉州鲤城时,对南国佳果龙眼赞不绝口,写下了“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液,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的名句。

宋代,是鲤城区龙眼生产兴旺时期。宋泉州太守王十朋诗云:“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似龙呼。”描绘出当时龙眼的栽培盛况。1974年,泉州湾出土的宋代远洋航船,船舱内出土文物中有龙眼核和荔枝核,说明龙眼、荔枝等农产品在当时已作为与南洋诸国通商的货物之一。

明代,《八闽通志》云:“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泉州府诸县皆有”。可见鲤城区龙眼的发展,到了宋明时,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明泉州著名学者何乔远《闽书》也写着:“龙眼焙而干之行天下”。明代“泉州第一富”李五是明皇赐匾“乐善好施”予以表彰的慈善家,他把泉州特产桂圆干从水路运往浙江、江苏、天津和京城等地贩卖,再购回丝绸、棉纱等回泉州销售,并通过中转侨商、外商把桂圆干销往海外。泉州桂圆因而声誉大振,被视为滋补珍品。

东璧龙眼原产自开元寺内东塔旁的原东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第一代母树已经枯死。泉州现存的东璧龙眼树分布在开元寺内及承天寺、泉州旧农校、党校,属于东璧龙眼的第二、三代,约有20多棵。

20世纪50、60年代,东璧龙眼从开元寺内大量嫁接出去。从开元寺嫁接出去的龙眼分布在南安、洛江、惠安、莆田、漳州等地。

1994年福建省认定全国品审会意见:该品种为古老地方品种,生长适应性强,果肉甜、香、脆,含糖量高,鲜果较耐贮藏,是鲜食之佳品,生产发展前景好。

2010年0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东璧龙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年,东璧龙眼生产面积1.2万亩,年产量6000吨。

品牌荣誉

立足好产品,荟萃品牌知名度
  • 2010年04月14日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东璧龙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 1992年

    『东璧龙眼』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猜你喜欢 ^_^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