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壶瓶枣的产生、定名和具体栽培史难以考究,但壶瓶枣的原产地太谷区里美庄村村南的二佛山上遗存的战国时期的点将台和孙膑借枣伏兵的传说故事流传于民间。相传当时太谷县阳邑(时为县治所在地)一带是古战场,孙膑、庞涓的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正值秋天,里美庄一带红枣满坡,孙膑看中了枣儿可顶战士粮,采取减灶计迷惑庞涓,最终将庞部诱进包围圈,置于死地。
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武周皇帝,当时的山西省为选择上贡贡品费尽心机。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做为家乡的上贡,显得特别不同寻常。从民间搜集的上贡清单中,山西晋中一带的红枣引起了官员们的主意。基于红枣丰富而特殊的营养成分,以及它对女性特殊的保养作用,是任何食品远远不可及的。当时的武则天已67岁高龄,更需要一种自然养生、健康延寿的补品。当时的官员专门派遣人道民间选定品质最优的山西太谷县大红枣。 当武则天品尝到这些大枣,首先为其美味震惊,当知道是家乡的进贡后,真是百感交集......逐问这大红枣的名称。当时大家只称这枣为“太谷大枣”,并无什么名字。武则天看这枣子的形状像个水壶,又像一个广口瓶,说就叫它“壶瓶枣”吧!成为专门上贡武则天的贡品,于是民间将最好的上贡的那部分大枣叫做“壶瓶贡枣”。武则天执政朝政直到82岁。在中国古代,生活水平低下的时期,能有如此高龄的政治家实不多见。武则天的养生秘诀也特别值得人们去探究和发现。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政府从中国各地选送名特优农副产品为前苏联的斯大林祝寿,里美庄村“老满红”枣园里的壶瓶枣被选定为礼品,据说斯大林吃了赞不绝口,从此,太谷里美庄的壶瓶枣的名声就传开了。
壶瓶枣虽是历史名产,但长期以来受村外的枣树不见枣(实际是疏于管理)的小经验主义的影响,结枣树多集中于村内房前屋后和有钱人家的园儿中,多品种混栽,杂收混晒。
建国初期,太谷区壶瓶枣树并不多,除里美庄村有成片的枣园外,其它地方都比较零散,因管理粗放,大小年严重,平均株产只有十几斤。合作化时期,为追求果树的高效益,苹果树当家,很少有人栽枣树。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谷区把发展壶瓶枣当作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鼓励农民栽枣树,规模开发建枣园,出台了建设红枣大县的长期规划,太谷壶瓶枣产业开始快速发展。
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太谷壶瓶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