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绿茶
荣成绿茶是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荣成绿茶,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荣成市三面环海,冬暖夏凉,属暖温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20世纪60年代就成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县市之一。荣成绿茶由于生长在高纬度地区,与其它茶叶产区相比生长期最长,采摘期最短,营养积累最多。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该绿茶叶片肥厚耐冲泡,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和香气高,带有独特的板栗香和熟蛋黄香等特点。2010年4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荣成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成绿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域范围为山东省荣成市虎山、成山、王连、石岛、夏庄、崖西、俚岛、滕家、人和、宁津、荫子等十四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荣成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最东端,三面环海。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9'—122°42',北纬36°45'—37°27'之间。2010年,荣成绿茶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总产量500吨。2018年,荣成市有茶园面积204.8公顷,主要品种为鸠坑毛尖、福鼎大白等,涵盖青茶、绿茶、红茶、白茶等。干毛茶年产量70吨,总产值0.7亿元。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0多家、家庭茶场50多家,主要分布于成山、俚岛、虎山、荫子、崖西、夏庄、寻山、王连、宁津等镇街。
荣成境内的九顶铁槎山古时被称为“大东胜景”,九顶中的“茶叶顶”顶峰,据传有千年古茶树,为在此修炼道人手植。《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据竺可桢研究和有关考古资料,指出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湿热,也是炎帝神农氏的主要活动区域,所以关于上古时期这一地区有茶并为神农氏发现而传于鲁周公的传说是有可能的,后由于气温骤然变寒使茶近乎绝迹。据地方志记载,山东在元、明时期,昆嵛山区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机构“茶场提举”,因此荣成产茶历史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茶被道家修炼者认为是食之可以羽化成仙的“灵芝仙草”。金大定年间,陕西道士王重阳千里迢迢来到荣成,与其弟子在境内伟德山的圣水观和槎山等地设观布道,品茶悟道,以茶为媒,创立了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教义。长期以来,荣成人民一直有生产和饮用茶叶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60年代,荣成成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县市之一,并被确定为高产攻关试点县,所产茶叶以叶厚、香高、耐泡、甘爽、栗香突出等特点闻名山东省内。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茶叶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荣成绿茶因生长在高纬度地区,且又远离茶叶主产区,生长季节内各类病虫害发生极轻,很少喷施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农残标准完全可以达到有机茶标准,迎合了绿色、有机的消费观念,成为山东茶的又一新贵。荣成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先后出台了《荣成市茶叶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使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因茶园立地条件差,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茶叶产量低、效益差,加上土地包产到户以粮为纲,大部分茶园改种其它作物,全市保留下来的老茶园不足百亩。21世纪初,在荣成市政府的扶持及农业部门的引导下,荣成绿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荣成市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因三面环海,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另外,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无霜期长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降水春秋少、夏季多、冬季少,降水分布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与绿茶的生长发育相吻合。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578.5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1.3℃,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冬温高,夏温低,春温低于秋温,最冷月份是一月,其平均气温为-2.7℃;最热月为8月,平均气温为24.3℃,春、秋两季气温日差较大,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温度71%,无霜期214天。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和降水,为荣成绿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