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中国 / 璧山儿菜

璧山儿菜

Bishaner Vegetable

外色嫩绿、清香甘甜、细嫩化渣
粉丝 · 0
动态 · --
留言
上市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1
璧山儿菜二维码 璧山儿菜
璧山儿菜 “品牌守护者计划”
璧山儿菜,是重庆市璧山县特产,具有“外色嫩绿、清香甘甜、细嫩化渣”的特点,是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种植,其生产历史已有数十年之久。璧山县地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区,属于华蓥山脉向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璧山儿菜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璧山儿菜以其外色嫩绿、侧儿芽肥大扁圆、肉质紧密而著名,煮熟后清香甘甜、细嫩化渣,口感极佳。由于其适宜冷凉温润的生长环境,不耐霜冻和干旱,璧山儿菜的种植和管理需要精细的技术和适宜的季节安排。除了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璧山儿菜的生产规模大、生产水平高、生产效益好,因此被中国园艺学会长江蔬菜协会授予“中国儿菜之乡”的称号。
重庆 璧山
东经106°12′北纬29°34′

璧山儿菜

地域特色“农品牌”

璧山儿菜是重庆市璧山区特产,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

璧山儿菜,重庆市璧山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璧山儿菜呈宝塔型、嫩绿色,侧儿芽肥大、扁圆,肉质紧密,煮熟后清香甘甜、细嫩化渣。主栽品种为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当地品种。生产上应用较广泛的品种有:丁家早、中熟儿菜,“早富一号”。2011年11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璧山儿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璧山儿菜生产地域范围介于北纬29°17′—29°53′、东经106°02′—106°21′之间,产地东起青杠街道,西至三合镇,北到八塘镇,南抵广普镇,覆盖以丁家街道为核心,辐射来凤街道、青杠街道、广普镇、三合镇、健龙镇、正兴镇、大兴镇、七塘镇、八塘镇等范围。2017年,璧山儿菜的种植面积有4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丁家、正兴、广普、三合等街镇,其中丁家的种植面积达3万亩。

璧山儿菜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李海钦(蔬菜种子老板,现已逝世)修建湘渝铁路时,从南充引进,当时菜的个性小、个头不大,种植面积不大,主要用于自食。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璧山儿菜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世纪90年代,璧山儿菜已具有一定规模。儿菜种植通常采用旱地栽植和稻菜轮作栽培模式。其成本低,每亩可净收入1300—1800元。尤其是稻菜轮作,充分利用冬闲田,解决了粮菜争地的矛盾,既解决了市场“粮袋子”、“菜篮子”短缺问题,又增加了农民“钱袋子”。经过30余年的发展,璧山区儿菜从选种、筛选、繁育、栽植、营销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成立了长五、高古、绿雅、常青等蔬菜专业合作社,同时还有蔬菜营销经纪人在基地内收购儿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营销经济人收购量占全年儿菜产量的95%以上)。除供应成渝两地外,大量的儿菜远销上海、广东、浙江等地。2009年03月,CCTV-7《致富经》栏目对璧山儿菜作了专题报道,促进了儿菜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市外市场不断扩大,在云南、贵州、四川、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广东等20多个省市农贸市场都有销售,璧山儿菜外销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60%以上,扩大了璧山儿菜在全国的知名度。

重庆市璧山区地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区,属华蓥山脉向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由温塘峡背斜构成东山,沥鼻峡背斜和花果山背斜构成西山,包围全境。璧山的土壤分五大类、十七个土属、六十个土种,水稻土面积大,占总耕地的70.01%,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pH值5—7.5,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规模种植。璧山区主要河流有璧南河、璧北河和梅江河,区境内流域面积913平方千米,境内长度147.8千米。境内有盐井河水库等中、小型水库88座,总库容7878万方;山平塘2641口,蓄水容量1107万方;石河堰226道,可蓄水1227万方。依托璧山区丰富的水资源,璧山儿菜灌溉用水得到有力保障,其水质纯净无污染。璧山区气候属长江上游亚热带湿润区,四季分明。最热为7、8两月,平均气温28.3℃,1月最冷,平均气温7.2℃。年平均气温18℃,年地温平均值19.5—20.5℃。年日照1376.1小时。霜期迟,无霜期平均为337天。年平均降雨量1051.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该气候条件十分利于璧山儿菜适宜冷凉温润、不耐霜冻及干旱的生长要求。

品牌荣誉

立足好产品,荟萃品牌知名度
  • 2011年11月15日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璧山儿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说一说

发个说说+
更多+
璧山儿菜还没有说说/动态哦~

猜你喜欢 ^_^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