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城县志》记载,洪门鳙鱼养殖始于唐代,据宋代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别集》中记载:“江州等处水滨,产鱼苗,地主至于夏皆取之出售,以此为利,贩子辏集,多至建昌硝石,次之福建、衢婺……”江州即今九江,九江多数鱼苗经数百里贩运至建昌硝石销售,足见远在宋代养鱼业已相当发达。据传说1632年秋天徐霞客游览硝石醉仙岩时,因受风寒,胃寒体弱,吃了鳙鱼头炖汤后,胃暖精神振,称洪门鳙鱼可谓世上名鱼。如今,洪门鳙鱼已经不只是药用,因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如今的洪门鳙鱼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渔民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养殖技术,精心照料每一条鳙鱼,确保其健康成长。例如,采用科学的投喂方式和定期水质检测,保证了鳙鱼的生长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据当地老人讲述,在明清时期,洪门地区的渔民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捕捞和养殖鳙鱼,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殖技术和加工方法。这些传统技艺代代相传,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养殖方式。例如,每年春季和秋季,当水温适宜时,渔民们会投放大量的鳙鱼苗,利用水库的自然环境进行生态养殖。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鳙鱼的质量和新鲜度,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关于洪门鳙鱼的传说和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传说是关于一位名叫李老汉的老渔民的故事。李老汉是洪门地区的一位普通渔民,他捕捞和养殖鳙鱼的技术非常高超,每次出海都能收获满满一船。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常常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邻居,分享自己的捕捞经验和技巧。
有一天,李老汉在一次捕捞过程中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狂风巨浪几乎将他的小船掀翻,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一条巨大的鳙鱼突然浮现在水面,仿佛在指引他前行。凭借着这条鳙鱼的指引,李老汉成功地避开了风暴,安全返回了岸边。从此以后,李老汉更加珍惜鳙鱼,将其视为神灵的馈赠,并教导子孙后代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另一个有趣的传说是关于“金鱼”的由来。据说,很久以前,洪门地区曾遭遇一场严重的旱灾,农作物几乎绝收。就在村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神秘的老人出现在镇上,他带来了一袋特别的鳙鱼种子,并告诉村民们:“只要用心养殖,你们就能度过难关。”村民们按照老人的指示,精心照料这些鱼苗,结果鳙鱼长势喜人,帮助大家度过了饥荒。从此以后,洪门鳙鱼便被人们称为“金鱼”,寓意着它是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和财富的宝贝。
进入现代社会后,洪门鳙鱼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地政府和渔民积极探索现代化的养殖和加工技术,通过科学管理和绿色养殖,确保了鳙鱼的质量和产量。现代化的渔业设施如机械捕捞船、自动分拣机等被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