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生产是莱阳人民的传统产业,莱阳五龙鹅是莱阳市固有优势禽种,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该鹅主要分布在莱阳市内的五龙河流域,以产蛋多而著称于世,与莱阳梨齐名,明初就有记载,因产蛋数与鸡差不多,称其为“鸡鹅”,据民间传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莱阳有着悠久的养鹅历史,在《莱阳县志》中有“其水禽,观似鹤,而顶不丹头赤,……曰雁、曰鸨”的描述,很早莱阳地区养鹅已比较普遍,并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数百年来在劳动人民的辛勤饲养培育下,不断选优去劣,初步选育适应性强、耐粗饲、生产性能高的小型鹅种。
在民间,有关于莱阳五龙鹅的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莱阳地区曾遭遇一场严重的旱灾,农作物几乎绝收。就在村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五条神龙出现在镇上,带来了甘霖,并告诉村民们:“只要用心养殖五龙鹅,你们就能度过难关。”村民们按照神龙的指示,精心照料这些五龙鹅,结果五龙鹅长势喜人,帮助大家度过了饥荒。从此以后,莱阳五龙鹅便被人们称为“五龙庇护”,寓意着它是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和财富的宝贝2。
莱阳五龙鹅还有一个别名叫“豁眼鹅”。据说,这种鹅的眼睛近看时,眼皮好像被豁了一刀,因此得名“豁眼鹅”。这个特殊的生理特征让莱阳五龙鹅在众多鹅种中独树一帜,也成为其重要的识别标志之一。
建国后随着生产恢复和发展,养鹅数量发展很快,为了加强五龙鹅的保种、选育和良种推广工作,该鹅1978年在山东省家禽地方品种选育座谈会上定名之后,被编入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家禽学》教科书和全国家禽品种志,1979年10月在中心产区莱阳市建立了原种场,专门进行扩繁和良种选育,进一步提高五龙鹅的数量和质量。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莱阳五龙鹅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宝维教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对五龙鹅的选育及养殖进行了研究。在他的带领下,通过一家一户的推广和技术支持,胶东半岛每年的孵化量和推广量接近100万只。如今,莱阳五龙鹅的养殖产业越发兴旺,对于农民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教授也因此被誉为“五龙鹅之父”。
进入现代社会后,莱阳五龙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地政府和农民积极探索现代化的养殖和加工技术,通过科学管理和绿色养殖,确保了五龙鹅的质量和产量。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如自动喂料机、智能监控系统等被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