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渡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据程允升《幼学珠玑故事琼林》(地方贡品专著)记载,八渡笋确为重要贡品之一,嘉庆年间宫廷菜谱亦有其名称。从此,历代县志都把八渡笋列上厚重一笔,是久负盛名的美食佳肴。《幼学珠玑故事琼林》全卷记下了当时全国19个省(含京城)250个府的土产贡品几千种,其中进贡竹笋的只有福建的福州和延平、江西的吉安、广西的泗城4个府。福州贡的笋叫“菜笋”,延平府贡的笋叫“笋”,吉安府贡的笋叫“浮笋”,泗城府贡的笋叫“八渡笋”。泗城府当时所辖今田林县、凌云县、西林县等县,书中泗城府一栏记有“土产:降香、缜砂、八渡笋、草果、鸟药、蜡”的字样,虽不全是田林所产,但其中八渡笋就是田林出产无疑。其实八渡笋最早出现在《镇安府志》,明代万历年间,广西朝贡官员就向朝廷进贡八渡笋。到了清朝,程允升先生所著《幼学琼林》一书就标有八渡笋其名,列为朝廷贡品。当时曾由西林县籍的岑春煊家族(注:岑春煊——广西西林人,清末大臣,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历任四川、两广、云贵总督)每年专人到八渡乡博峨村采购送进京城。清道光年间,有广东商人逆珠江而上至田林县驮娘江一带收购八渡笋,经水路销往东南亚各国,八渡笋因此驰名海外,闻名遐迩。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八渡笋产业在田林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8月,田林县通过国家质监局验收合格,成为广西第一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评估验收的竹笋项目。2010年1月,田林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八渡笋之乡”称号;同年5月,八渡笋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评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八渡笋的品牌知名度,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