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栽培枣树历史悠久,据传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但无史料可考。
早在西汉时期,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索达干枣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开阳较为驰名”。
清代以来红枣成为大宗出境特产之一,临县境内存活有成片的千年老枣树。清朝时期曾为贡品。临县才子赵中元是乾隆皇帝的老师,曾将红枣送于乾隆皇帝品尝,皇帝赞不绝口。
民国《临县志》记载:“克虎寨、小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八堡较为驰名”。
2012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开阳大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临县在全县红枣主产区完成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14万亩、高接换优1万亩。
近年来,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种植经验,加大了红枣的高科技管理力度,在红枣的综合管理、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广大枣农普遍掌握了扩穴施肥、炮震松土、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高接换优、防雹增雨等综合丰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品质。一系列精准措施,进一步挖掘了临县红枣产业的潜力,重振了该县发展红枣产业的信心,打造了红枣特色品牌,为临县攻坚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依托特有的品质,如今开阳大枣名声在外,成为了红枣市场上的另类“风景”,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