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山海经》 记载:“东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树,曲盘三千里,曰蟠桃。”蟠桃其形如斗,果实扁圆,历来被奉为神果。最迟在宋代,中国已开始种植蟠桃,延续繁衍成当今的蟠桃种群。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金山县志》记载,“桃形扁似盒,无毛而色红”,据此可以推断金山蟠桃的种植历史已有二百多年。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原干巷镇西北4里多的三家村(今吕巷和平村)农民杨译同,在一片30亩的三环溪土地上种植了包括蟠桃在内的桃树1000多株,后称“和平桃园”。
1958年,当时的干巷乡和平大队有和平果园种植蟠桃70亩,之后和平果园重新得到开发,金山蟠桃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余亩,成为当时金山县的重要果园之一。
2007年,金山区人民政府成立上海市金山区蟠桃研究所,并从当年起每年举办蟠桃节活动。
2009年,金山蟠桃在上海首届桃王擂台赛活动中荣获优胜奖,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
2011年,金山区成立上海市蟠桃研究所。
2011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金山蟠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随着金山蟠桃的知名度不断提升,2015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前来感受金山“万亩果园似仙境,人间美味在其中”的果乡风情,仅吕巷镇观赏蟠桃的游客就达到12.46万人次。
2018年,金山区吕巷镇蟠桃种植面积近1万亩,全镇亩均产值在8000元到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