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晋江人始制作衙口花生。施性锦把自己种植的花生,根据传统工艺加工后,用缸装着,挑到衙门口销售,深受民众喜爱。他还经常与长辈交流接触,了解他们对制作花生口感如何,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在民众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后来,施性锦将技艺传给其子施江河继续发展,扩大规模。选用海边沙地优质花生,不断完善和改进花生的传统制作技艺。施天水为第三代传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衙口花生制作工艺要求也逐渐提高,通过制作技艺的比对,民众逐渐认准了施天水一家制作的花生。
20世纪60年代,衙口花生被卖到东南亚各国。
1981年,施天水正式申请营业执照,创办了龙湖衙口益盛花生厂,并注册了益盛商标。从此,益盛花生逐渐成为龙湖衙口花生的代名词。
2010年,衙口花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6年,晋江市启动“衙口花生”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
201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衙口花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晋江市常年花生种植面积约4万亩左右,年产衙口花生8000吨左右,年产值约4亿元。